張宏前一世本來就是做銷售的,口才自然是沒話說,再加上考慮到聽眾們的知識水平,他講的很通俗易懂,甚至還是不是地插上幾句當地的民間俗語,因此佃農們雖然大多都目不識丁,卻也很快就聽的津津有味了。
演講是伴隨著大家驚歎和向往的表情進行的,當漢朝的“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和唐朝的“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的太平盛世之景在農民對於安定生活的強烈向往中展現出來時,幾乎每個人的世界觀都在刹那間被顛覆了。
張宏的故事講了很久很久,但卻沒有一個人感到乏味,相反整個民團都被其中的內容牢牢吸引住了,大家的臉上滿是向往,甚至到了最後還表現出了對自己出生在這個年代自怨自艾的樣子,而這樣的狀況在之後張宏告訴大家全國上千萬滿人都是遊手好閑之徒,全靠官府對大家的橫征暴斂來養活時一下子達到了高潮。
“祖宗啊,原來你們以前過的這麼好哦,我怎麼就晚生了這麼幾百年啊!”
“都怪那些滿人大老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活越回去嘍。”
“這有什麼辦法?隻能怪我們命苦唄。”
......
聽著大家的抱怨,張宏雖說早已經口幹舌燥,但心中卻暗自欣喜,他很清楚,此刻這些了解了事實真相的百姓也許攝於長久以來對皇權的恐懼不敢朝著造反這個方向去想,但卻已經在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對當下滿清統治者的不滿甚至是仇恨的種子。
因為張宏的演講,這一天民團沒有進行任何訓練,畢竟這個季節雖說是農閑,但大家家中多多少少還是有活要幹的,所以作為準軍事組織所有人每天最多隻能操練兩三個時辰,不過即使這樣,張宏的心情卻還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他發現了以前自己忽略的一個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問題,那就是信仰。
因為種種原因,在前世喧囂的世界中,共和國民間信仰普遍缺失,為了生活而每天奔波的張宏也不例外,所以自從來到了這個時代,他對於這方麵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但今天,眾人極度強烈的向往和對生活的懊惱無奈之色讓自己突然明白,在這個百姓們全都無比淳樸,對於現狀高度不滿卻又十分迷茫不知如何去改變的時代,信仰或許可以起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效果。
說做就做,回到家裏的張宏立刻就叫人拿來了紙和筆,關上了書房的大門,他要寫一本書,一本宣揚驅除韃虜,粉碎滿清統治,號召全天下人民覺醒過來打破自己身上的枷鎖的書。
“我要怎麼寫呢?”書房之中,提起毛筆的張宏閉目思索,基於這個時代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知識水平,通俗易懂和貼近實際那必須是第一要務,自己雖說沒有當過作家,但後世發達的信息社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個時候就發揮出了決定性作用,還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張宏就在紙上提筆寫下來第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