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民團初設想(2 / 2)

“雪兒,待會你去賬房支點銀子,給這些佃農每家每戶都發二兩。”回家的路上,張宏心情格外沉重,這個時代農村的慘狀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他甚至根本不明白這些人是如何才能存活下去的,這次決定分發銀子已經不因為收買人心這個最初的目的了,而是純粹出於人的同情和良知。

“是,少爺,你真是個好人。”聽了這句話,周雪高興的跳了跳,她對於這些不久前還是街坊鄰居的佃戶們還是很有感情的。

“好人?”聽了這個詞語,張宏輕輕地搖了搖頭,嘴角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古怪笑容,接受過後世教育的他很清楚,自己家裏的財產都是從百姓那裏敲骨吸髓而積累起來的,好人這個稱謂他還真的不敢當。

幾百兩銀子對於張家來說那僅僅是九牛一毛,張宏想要調度那可謂是再輕鬆不過了,當天下午,在周富貴的監督下幾個家丁就帶著小半箱子的碎銀子上路了,看著所有的一切都無比的順利,張宏心頭也算是放下了一件事,他回到書房,準備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槍杆子裏出政權。”來自後世的張宏對這個理論無比的熟悉,他清楚無論是想要在未來大展拳腳或者說眼下得到馮雲山等人的重視,武裝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條件。

說起武裝力量,在這個時代,為了防止小股流寇,地主家組建團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比如張家的家丁就是一支有著七八十人的準軍事組織,但這股力量完全是吃餉辦事,平日裏養尊處優,毫無鬥誌,欺壓百姓還行,但真要碰上大場麵不潰散就很不錯了,而張宏要的是一股能吃苦,敢拚命,有理想且絕對忠於自己的力量。

以防止強盜擾民為由,將那些農戶組織起來,然後嚴加訓練,這是張宏首先想到的辦法,而至於憎恨統治者,忠於自己,為了某某理想而奮鬥這一類理念則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裏慢慢培養。

這個時代由於生活和醫療等條件的原因,每家每戶中很少有老人,所以按照張家佃戶的數量來說完全可以動員出近五百左右可以戰鬥的青壯年,這個數字聽上去不多,然而要知道即使在整個平在山,楊秀清馮雲山二人麾下的總人口也不過兩千餘人而已。

沉浸在構想中的張宏臉上漸漸多了幾絲笑容,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被門外的一陣吵鬧驚動,隨後還沒等自己開口,一個家丁就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大叫到:

“老爺,不好了,二叔帶著好多人堵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