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抒懷
作者:李偉平
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富有感情的誦讀……這曾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富有情趣的導入、環環相扣的推進、畫龍點睛的總結……這曾是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型課堂對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挑戰。原先提出的基本功內容,在今天依然必備,但還不夠,語文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師練就新的基本功。
就語文教師新的基本素養而言,首先必須具備敏銳的漢語嗅覺。漢語具有鮮明的語言特點和規律,教師要掌握係統結構化的漢語知識及其規範,獲得漢語學習的方法結構,養成良好的漢語學習習慣,從而形成對漢語有敏銳、強烈的直覺和感悟能力,也即對漢語有敏銳的嗅覺。其次必須具備敏感的漢語眼光。漢語是漢民族精神和文化積澱的載體,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滲透在漢語中,漢語體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方式。教師通過漢語的學習和實踐,對漢語充滿了溫情,具備了漢語的眼光,從而奠定漢語根基、民族根基和文化根基,讓自己身體裏流淌著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血液。最後必須具備敏捷的漢語思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智慧都體現在漢語中,例如重含蓄、重辨證的思維方式,重意會、重悟性的思維習慣等。教師要通過學習和言語實踐,掌握漢語背後蘊藏著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言語智慧,從而形成中國人通過漢語認識世界的獨特路徑和視角。
就語文教師新的課堂教學基本功而言,首先,必須追求學習活動設計的開放度。學習活動設計不能太小太碎太封閉,因為這樣會限製學生的思維和言語。學習活動的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開放度,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自由言語的時空,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言語。其次,必須追求教學資源捕捉的敏感度。課堂教學中,教師心中不能隻有教案,依據教案按部就班地演“教案劇”,不敢越“預設”半步,教學便僵化了。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旦設計了開放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生命活力會得到激發,課堂中會動態生成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學生用詞不準確、表達不生動等,教師應敏銳地捕捉這些動態生成的資源,並積極地利用這些資源來推進下一步的教學,讓教學真正基於實踐場景中的學生成長需求,從而煥發課堂的生命力。最後,必須追求學生發展的提升度。由於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等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想象和語言等水平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低水平的重複上,教師必須集聚生成,在集聚生成的過程中有所提升,或引導歸納,或引導提煉,使得知識、方法和過程結構化,從而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提升。
語文教師一旦養成了新的語文基本素養和新的課堂教學基本功,那麼,語文的課堂就會呈現新的品質,語文課堂就會煥發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