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造翡翠致癌嗎 怎樣選購翡翠飾品
近段時間,“爛石頭經過加工變成了翡翠玉鐲”、“翡翠玉鐲可以造假,長期佩戴可致癌”等說法在網絡上流傳。普通石料能加工成翡翠的外觀嗎?天然翡翠是否可以通過人為添加化學物質提高品相?用化學物質處理後的翡翠是否會致癌?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人工處理翡翠存在嗎?
回應:普通石料處理後假冒翡翠的情況不常見,低檔翡翠通過人工處理可提高品相
“燒紅染綠,古來有之。”從事翡翠相關工作50餘年的雲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肖永福直言不諱,“普通石料經過處理來假冒翡翠的情況不常見,而將品質不佳的低檔翡翠處理成B貨、C貨的做法確實存在,至少已有30年。”
肖永福說,1983年產自緬甸的一種翡翠,俗稱“83玉”,因品質較差而淪為低檔的“磚頭料”,即是加工B貨、C貨的主要原料。
在業內,翡翠有A貨、B貨和C貨之分。天然生成、未經人工處理的叫A貨;經過強酸浸泡,再用膠作填充處理的,叫B貨;經過人工染色的,就是C貨。
多名業內人士以手鐲為例,向記者講述了翡翠加工處理的大致流程:將低檔翡翠手鐲放入盛有強酸(多為硫酸或鹽酸)的陶瓷盆裏長時間浸泡,以鈉鋁矽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翡翠經過強酸腐蝕,其內部的雜質被去除,結構遭到破壞,會出現類似海綿狀的空洞。為掩蓋空洞、增加硬度,就需要往翡翠手鐲中注膠,常用的環氧樹脂膠在固化劑作用下,與翡翠逐漸融為一體。最後,用染色劑染色,再打蠟拋光,一隻看上去品質上乘的翡翠手鐲就出爐了。
“像這種經過人工注膠、染色的翡翠飾品就是C貨。”肖永福說,B貨、C貨的膠會變質,染上的顏色也會先綠、再藍、後黃,一般5年左右,顏色就會褪光。不過,現在的人工處理技術越來越先進,有些B貨、C貨飾品即使專業人士也很難一眼就鑒別出來。
“致癌說”可靠嗎?
回應:加工使用的是低毒物質,殘留很少,可能導致皮膚過敏等,但不至於致癌
“有的人可能出現皮膚過敏、發炎、紅腫,但如果說會致癌,就有些誇張了。”雲南省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總工程師符濤說。
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珠寶係主任祖恩東也持相同觀點。他解釋說,用於酸洗的硫酸和鹽酸隻有極微量會殘留在飾品上;固化劑主要是呈堿性的二胺、多胺,以及呈酸性的酸酐;染色劑主要為有機染料。這些化學物質基本屬於低毒物質,長期接觸對皮膚會有損傷,但不至於致癌。
“而說到上蠟,即使是A貨雕刻出來也會用蠟,能讓飾品光鮮漂亮。”肖永福說,蠟主要用石蠟或蜂蠟,對人體並無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