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定看明帝要溜,撇開禁軍護衛,驅馬緊追,看看切近,伸手從懷裏摸了一樣東西,飛指一彈,一顆石子嵌入皇上後腦勺裏,立時鮮血飛濺,皇上負痛,殺豬也似地大吼不止。駕轅的馬匹被這吼聲著了驚,沒命地狂奔而去。跑不多遠便掀翻了車子,將車上的皇上摔出了丈八開外。
眾將齊出,擺人牆護住皇上,上來幾個太監七手八腳將萬歲爺抱頭的抱頭,攔腰的攔腰,有兩個扽住爺的後腿,硬生生地拽下車來。。
有文武大臣眼見此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蜂擁上前請示後宮頭兒也就是平叛總提督,紛紛議論說:
“公公,快撤兵吧,皇上受了傷又受了驚嚇,事不宜遲,還是速速收兵回救皇上為好!”
“公公,再不撤兵就來不及了,賊軍勢大,不可硬取,不如改日再戰!”
“公公,公公……”
太監頭兒大怒,撇著公鴨嗓子吼道:“媽的,誰再說退,老子劈了他!你們這一群腐儒、窮酸外加窩囊廢,知道啥叫用兵之道嗎?灑家用的這招叫作群狼驅虎之術,隻可進不可退的。聽我的指揮,速速擂鼓,傳令下去,全軍呐喊出擊,捉住漢王者封王,捉住那個黑大漢者封萬戶侯!其餘人等,凡此次參戰者,皆有封賞!”
金墉金萬臣這一步棋可真走對了,如若聽眾文武大臣的意見,匆匆退兵,必定人慌馬亂,八十萬的大軍呀!前隊接到了退兵命令,後隊還一直想穩住陣角。再往後全是圧陣的禦林親軍,見大部隊黑圧圧的往後撤,還以為是貪生怕死逃跑開小差的部隊呢!不問青紅皂白,截住再廝殺一通。前後相攻,自己打自己,漢王的隊伍借機從後掩殺過來,這一場混戰結局如何可想而知了。
按理說後宮頭兒金老太監鋪床疊被,掃地糊窗戶,搞搞衛生整理一下內務那是行家裏手,也是他的看家本事。讓他主管軍事,行兵打仗那不是開天大的玩笑嗎?偏偏這一回歪打正著,成就了這位太監爺的千古名聲,為大明朝宦官專權開了先河,也為日後的土木堡之戰埋下伏筆。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世界沒有一種戰略戰術是一成不變的。金公公避己之短、揚己之長,不循常規,充分發揮人多好辦事的優勢,長驅直入,八十三萬天兵如同水銀泄地一般向叛軍碾圧過去。
朱高煦雖勇,南安定雖猛,畢竟雙拳難抵十八手(按人數比例),不消幾個時辰,漢王攢雞毛湊撣子,苦心經營的十萬大軍竟被消滅殆盡。漢王自己被生擒活捉,南將軍也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