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跑了一圈沒有結果,丁磊不得不折回頭再和廣州電信局談合作。此時已經心急火燎的丁磊拋出了“合作經營,不讓電信局出一分錢,軟硬件全由網易投入,而利潤6∶4分成的方案(電信得6)”。這個方案提醒了電信局。廣州電信提出要購買網易的免費郵箱,可丁磊的答複是:“不賣”。

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丁磊依然沒有找到合作夥伴。網易創業的50萬元已經撐了好幾個月,公司再不掙錢,日子將難以為繼。此時的丁磊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風險資金。而且,“我也不願意負債經營,因為Internet風險很大,是否能成功,我也不敢肯定。”

就在丁磊四處碰壁的時候,Hotmail被微軟3.5億美元收購。1998年2月,丁磊最終答應將中文免費郵箱係統出售給廣州電信。廣州電信提出要同時附送163域名,丁磊想了想,“這一送,我也知道裏麵的價值含量有多少。廣州電信建163.net,連硬件投資隻用了100多萬元,其中的硬件和數據庫係統占整個投入的75%,我們稅後利潤很少,但網易的發展需要資金注入,不得不為之。”每次看到這個主頁,不知丁磊心裏是啥滋味。

1998年2月16日,www.163.net開放使用,反應強烈,注冊用戶數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遞增,至今用戶已經達到35萬。163.net成功後,很多公司紛紛打電話到網易要求購買該係統,這和一開始丁磊四處尋求合作夥伴卻沒人理睬的局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63、國中網、990、371、浙江金華188紛紛購買網易免費郵箱係統,免費郵箱一個產品就為網易掙了幾百萬元。

有人質疑“中國人開發的軟件哪能一套幾十萬元那麼貴的”,丁磊反駁:“網易做的這個係統不比美國人做得差。”“大家都知道網易免費郵箱係統賣得很貴,但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看到競爭性的產品。”盡管免費郵箱為網易掙了不少錢,但丁磊還是認為如果不賣,自己獨家做免費郵箱站點會更成功。

做成了中國第一門戶

網易想做中國的Hotmail是有心栽花,最後做成中國第一門戶卻是無心插柳。

1998年6月之前,丁磊根本沒重視過“網絡門戶”這個概念。一天,一個國外大網絡門戶站點的老板告訴丁磊,他們一個月的廣告收入高達25萬美元。這句話讓丁磊猛醒,他意識到網上廣告將可會成為網站最有前途的收入,回來後,網易就將首頁向“門戶”變了個臉,心想事成,網易改版後不到一個月,訪問量激增。

1998年7月,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投票評選十佳中文網站,網易喜獲第一。聽到這個消息,丁磊簡直不敢信這是真的。“因為我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搞技術的,是靠開發軟件維持公司運行的公司,不是做內容的站點。”1999年1月,網易再獲CNNIC十佳中文網站第一。

網易今天成為第一門戶,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往昔免費的回報。網易2萬多個個人主頁的用戶首先都是網易最鐵杆的支持者。當網上新兵向這些網上老手詢問“哪個站點最好”時,這些人會毫不猶豫地對他們講:“上網易看一看吧。我在那裏還做了一個個人主頁呢!”

網易的免費不僅對個人,它還免費為加入網易排行榜的1.5萬個站點做流量統計和技術分析。一個站點如果能給其他眾多站點提供統計分析服務,那麼,這個站點的地位可想而知。

個人主頁和排行榜後,網易主推的是虛擬社區。網易虛擬社區在12天內注冊了4.5萬人,現在北京和上海的虛擬社區相繼開張。時下被普遍認同的Internet理論是:現實社會中有的,Internet上同樣會有。網易這一步棋可能又走對了。丁磊說,網易虛擬社區係統這次決不會像免費郵箱那樣賣掉,網易要獨家做。

網易每天10萬人的訪問量讓它在1998年短短4個月時間內,廣告銷售額就達到了10多萬美元。1999年,網易廣告打算做到70萬美元。

現年不到38歲的丁磊1997年5月創辦的網易兩年間就成了中國最著名的門戶網站之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全世界都認為Internet目前尚處在投入期的今天,網易1998年的利潤達到了400多萬元。

2000年6月,網易股票在納斯達克掛牌,這時候科技股已經開始崩盤,所以網易的股價從第一天開始就節節下滑。2001年,網易將被收購的傳言層出不窮,最有可能的一個買家香港有線寬頻終因網易財務問題放棄收購。網易沒賣成,反倒讓丁磊決定靜下心來本分地經營網易。2001年9月,丁磊對外界說,他希望靠在線遊戲《夢幻西遊》和短信服務、股票點播、以及一個類似MSN Explorer的新產品來贏利。這正是網易因財務問題被Nasdaq摘牌,股價定格在64美分,最狼狽不堪的時候。不過,後來網易在短信和網絡遊戲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種運氣。

2002年第二季度,網易首次實現淨盈利,網易股票開始領漲納斯達克。2002年,網易成為納斯達克表現最優異的股票。2003年,網易股票繼續在中國概念股中保持領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的曆史高點,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曆史低點攀升了108倍。丁磊成為第一個靠做互聯網做成富豪的國內創業者,丁磊成為首富,第一次讓中國富豪的財富數字可以被清晰而準確地度量。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裏。”

“人的一生總會麵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一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除勤奮外,就是要積極進取和創新。從創業到現在,丁磊每天都在關心新的技術,密切跟蹤Internet新的發展,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其中有10個小時是在網上,他的郵箱有數十個,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

他認為,雖然每個人的天賦有差別,但作為一個年輕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標。尤其是年輕人,無論工作單位怎麼變動,重要的是要懷抱理想,而且決不放棄努力。

學生時代

丁磊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四五歲的時候,也很淘氣,但不是像別的孩子一樣整天在外麵調皮搗蛋,而是喜歡呆在家裏擺弄他的小玩意:一些電子管件、半導體之類的東西——丁磊的父親是寧波一個科研機構的工程師,後來丁磊迷上無線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初一的時候,他組裝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機,在當時,那是一種最複雜的收音機,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調頻廣播,這項發明,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都說丁家出了個“神童”,長大以後一定是當科學家的料子。

1989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的丁磊,對成都的潮濕天氣十分不適應,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樂觀的性格。丁磊大學時代的輔導員張陳興老師講,丁磊總是一幅笑嘻嘻的麵孔,他還是班裏的團支部書記,樂於助人。如果說丁磊能有後來的成就,應該歸功於他經常到圖書館翻閱外文科技尤其是計算機書籍,“他比別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動態,有關互聯網的信息也是從那裏得來的。”

丁磊不願談及其個人生活。但成名之後,他在公開場合曾表示,他不反對大學生談戀愛,隻是不要荒廢學業。他使用荒廢而不是影響,可見他對談戀愛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是有足夠認識的。

然而,在大學真正占用其大量時間的還是當時方興未艾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他大學的馮老師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2年冬天,丁磊大四上學期,我搞了一個電磁場CI軟件的成果展示。丁磊和其他幾個同學下來主動找到我說,他們對此十分感興趣,如果教給他們做,一定能把這個軟件做得更好。那自信的模樣讓我感動。”

在課題組工作的日子,丁磊已經展示出了較強的能力,尤其是在計算機編程方麵。“在當時能用計算機編程和做一些界麵的設計,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

丁磊對計算機編程的興趣從這裏展開,他的性格也在大學時代逐漸顯現出來。馮老師說,“丁磊給我的感覺就是他不是個被人安排的人。”這樣的性格被他大學時代的室友伍浩進一步演繹,他說:“他的成績隻是中上,他不張揚,但他的闖勁給人印象深刻,他的愛好就是編程。”

1993年,在成都潮濕天氣中已經習慣吃辣的22歲的丁磊,帶著他對計算機編程的特殊愛好和特有的不服輸的脾氣,從被他稱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工業的高等學府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