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激昂(2 / 2)

張嶷沒有多說什麼,跟著劉禪踏步邁進了書房。

兩人在書房裏待了約莫一刻鍾,就聽到書房外傳來一陣儒雅的笑聲:

“可是少將軍來了?哈哈!亮有失遠迎,還請恕罪!恕罪啊!”

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來者正是南陽臥龍,諸葛孔明也。

聽到這聲音,劉禪張嶷都是立馬站了起來。劉禪低頭彎腰,雙手抱拳,笑著說道:

“軍師此言折煞小子也,小子此來特為謝過軍師白日探望之恩。”

諸葛亮擺手示意他二人坐下,看了看張嶷,嗬嗬一笑,說道:“想必這位就是差點累死我們少公子的‘罪魁禍首’了。”

劉禪搶著回道:“軍師玩笑了,此事和伯歧無任何關係,都怪我自己太過逞強了。”

“哈哈。你就這麼急著為他開脫?我聽說這位張軍侯是你從軍中拐出來的?為此還得罪了一個校尉?”諸葛亮輕輕搖了搖手中的羽扇,對著劉禪說道。

“軍師,”劉禪嚴肅著一張小臉說道:“張伯歧,一身文武韜略,可堪大將之用。小子不忍埋沒英才,所以才帶在身邊。”

九歲的劉禪,在長輩眼中嚴肅和可愛也差不了多遠。

諸葛亮就有些被逗樂了,不過他並沒有無視劉禪的話。

公子早慧,如醍醐灌頂,比之昔日江東周郎也不為過。這是趙雲臨行前和他說過的話。趙雲忠厚大將,他的話,孔明自然是信的,不過他很好奇一個人怎麼才能變化這麼大。

“你不想埋沒了他一身才華,可是在軍營中隻要立得了軍功,總有出頭之日。反而做你的護衛,又能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呢?”

孔明看著劉禪的眼睛,想知道他如何回答。

“軍師何必戲弄小子,”劉禪微笑,

“何出此言?”

“這立軍功,在襄陽,在江陵,在公安(油江口),乃至在西川,都大有可為。唯獨在荊州,卻絕不會有什麼軍功。伯歧留在軍中,何時能展胸中抱負?”

劉禪所說的一係列城池都在與孫曹的交界之處,算得上是前線,守軍可以比作解放軍。荊州是劉備勢力的大後方,守軍拱衛荊州地方,其實也就是和公安特警差不多的地位,自然說是拿不到什麼軍功了。

孔明讚許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

“好,這個問題算你過了。那張軍侯待在你身邊又能怎麼樣呢,難道你還能上陣打仗,派他衝鋒陷陣不成?”

“為何不成?”劉禪猛然站起,

“周公瑾13歲登台拜將,小子雖不才,亦乃劉姓子孫,太祖血脈。今天下不平,梟雄亂世,劉禪又豈能獨善其身,坐看兄父廝殺於陣前,而自己安享於人後。”

“禪已勤加苦練,待弓馬嫻熟時,必將馳騁沙場,壯誌饑餐奸賊肉,笑談渴飲亂臣血,還我大漢江山一個明月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