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然認真》的審美效應(1 / 2)

在我看來,我們之所以把散文稱之為“散文”,是不能隻認“真”的。因為隻認“真”,我們或許就會因為要“回憶”、要“懷念”、要“敘述”、要“說人說事”,而被所謂“真的人、真的事、真的物、真的景”所呈現的“實”在景象所束縛所控製,失卻散文更應具備的“虛”在的人性“善”意關懷和人道“美”意追求。而那些叫我們心血沸騰、心誌激蕩、心靈振顫,如登山觀海般情難自禁的散文的“善意”和“美意”,才是散文篇章中最為生動感人的靈魂所在和審美價值所在。也就是說,外物之“真”隻是散文的藝術前提,內蘊之“善”意和“美”意才是散文家敘事抒情的審美旨歸。

任真作為頗有聲譽的作家,作品多次被全國各種選集選載,並獲得了全軍最高文藝獎,顯然深諳其道。所以展讀他所描繪的一幅幅深入軍旅、行走家鄉的“真”實的生活畫卷時,我們才會被他所描繪的那些關注人本、關照人生的友“善”的信息和“美”好的信息所震撼所感動。這一友善的信息和美好的信息便是散文家們的精神支柱。成熟卓越的散文家其實都是獨立無懼“依然認真”的藝術赤子。他們都會悄然駐守於自己的領地,絕不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在曾經的散文創作中,我們曾經經曆過的機械唯物的所謂“再現”的“真人真事”,其實都不是藝術散文應該去再度認“真”的。因為它負載了太多的主題意圖,把散文的人性“善”意和人道“美”意變成了某些理念的傳聲筒。我們應該“依然認真”的,是不僅要“再現”客體現實主義的“真人真事”,而且要“表現”主體藝術浪漫主義的“真情真意”,最終則應該以物我交融的藝術“顯現”的“真知灼見”,將以人性、人道、人本為根基的真情、真意、真知、真悟、真體會、真感動交付給讀者的真善美三位一體的審美效應。

任真散文的最大特點是,行文有著率情率性、無飾無造、簡捷明快、自然質樸的審美追求。所以他的散文取材大都是舍棄雜蕪,簡潔精萃,以少勝多的。而他之所以率情率性“依然認真”,是因為在他的心裏,他是軍人,他是戰士,無論他走得多近、多遠,都能一路《號語》、一路《歡歌》。讀完《依然認真》,我們在一個軍人作家所描繪的“真”的軍旅風景中,不僅看到了一個戰士所展現的保家衛國的人本“真”意,同時也看到了一個作家在自己的生活語境中所揭示的人性“善”意和人道“美”意。

正如任真所言,“寫作如同種莊稼,隻有勤勞認真,才能有所收獲”,這就是《依然認真》中的“真”意闡發。“曾經的一草一木都那樣親切,如今的一磚一瓦都讓人傷感”,這就是《依然認真》中的“善”意抒寫;“有人把人生悟透了,而我還在幻想著”,這就是《依然認真》中的“美”意流露——這其間之“意”在,便是作者“依然有情”的藝術追求,便是作者“依然認真”的創作理由。讀罷《依然認真》所描繪的散文畫卷,我們獲得的正是這一真、善、美三位一體文本品格的審美享受,自然也就會被作者所傾訴的真情、真意所打動所鼓舞。一個成熟卓越的散文家,都是能夠在自覺不自覺地洞察了外部世界同時也洞察了自己的主體世界的“真”相之後,才能成為思想上的先行者,藝術上的實踐者的。在藝術創造的勞作中,他們誰能在主體與客體物我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中將發現的“真”理化解為被我們稱之為真的、善的、美的人事物景的形象圖畫,誰就能“有怎樣的耕耘便有怎樣的收獲”。而任真的收獲,正在於此。

所以說,無論藝術家們“表現”也好,“再現”也好,“顯現”也好,對於文藝創造而言,卓越的藝術品本身之所以能夠天籟自鳴撼人心扉,就是因為藝術家們在與自然、社會、人生進行了真情真意的對話之時,誰能表現、再現、顯現出人本的“真”意,人性的“善”意和人道的“美”意,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正就是這“真”意、“善”意、“美”意缺一不可的三位一體和諧,才能叩響了讀者心扉,才能跨入藝術殿堂的大門。顯然,那些所謂“真”的“善”的、“美”的人、事、物、景是藝術家們人生旅途中全部行程的心靈記載,是藝術家們精神世界裏潛藏著的最高機密。或許我們是在漫不經心地閱讀著他們的故事,可是當我們一旦進入他們所構建的真、善、美三位一體的世界裏去的時候,就會被他們成熟卓越的精神世界所揭示的每一條“真”的、“善”的、“美”的信息所感動。當我們展讀他們所描繪的一幅幅精美圖畫時,我們肯定就會被書中所記載的那些因為真實而顯得友善的信息、美好的信息震撼得感慨萬千而思緒綿綿,這就是所謂“真”理、“善”理、“美”理三位一體的文藝創造的審美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