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看了客戶的要求,不由得抱怨起來:“怎麼可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這簡直就是一項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吉姆覺得很煩惱。他想,反正交給誰做都一樣做不出來,幹脆就按照以往的標準設計這個展位。抱著這樣的心態做出設計後,客戶看到初稿,大失所望,並明確表示,他們會考慮換一家設計公司。這樣的結果令吉姆更加沮喪。
而伍爾夫在接手項目之後,感到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項目,沒有往例可以參考。但另一方麵,又從心裏感到高興,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為了獲得新的靈感,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後,他從海洋世界的紀錄片中獲得了靈感,設計出來的展位美輪美奐,老板和客戶都非常滿意。
最後,吉姆被辭退了,而伍爾夫升為部門主管。
同一種任務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吉姆隻做任務,沒有考慮客戶的結果需求,所以使自己掉入了失業的“陷阱”;伍爾夫卻因為做出完美的結果而吃到了升職的“餡餅”。
你接受了一件任務,就意味著你必須做出結果。這是確保你繼續創造自己人生價值的必然要求,一旦你不能給出結果,勢必對你的工作產生影響,甚至讓你的個人信用度降低,那麼,你的人生可能會走進永遠的深淵。如果你勤於思考,能很好地處理工作中的問題,你的人生價值就會逐漸積累,信用度也會提升,慢慢的,你升值和升職的機會就自然而至。
點石成金: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就必須摒棄做任務的幌子,踏踏實實做事,做出成果,做出業績。具體做法如下:
1.樹立結果意識
許多人的能力、自身條件、境遇都無多大差異,但因結果意識的強弱不同,其職場發展的結局也不同。
2.對結果負責
企業的成功或個人的成功與財源、機會、性格、知識,甚至民族、種族都沒有必然的聯係,在他們身上,隻有一點是共同的——對結果負責。
如果你想成為卓越的人才,如果你想要成功,那麼首要的因素就是:你是否對結果真正負責。
3.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
無論你正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要想獲得好的落實效果,取得成功,就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因為如果你輕視工作,工作也會輕視你,最終你將一無所獲。
有計劃沒執行等於沒計劃——有計劃更要有結果
所謂計劃,就是為了實現一定目標而製訂的行動方案。計劃是成功做出結果的重要保障,要想取得理想的結果,必須製訂一份計劃。
計劃到結果是一個執行的過程,結果是按照計劃執行到位的表現,如果執行不到位或者不執行,再好的計劃也是一紙空文,達不到預期的結果。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於企業而言,有計劃沒有執行等於沒計劃。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製訂的計劃一般都有實現的可能,實際工作中最關鍵的就是怎樣把握這種可能,怎樣將這種可能變成現實。所以,對企業高層而言,製訂計劃隻是一個開始,其更大的精力應該放在保障計劃的執行上,執行才是更為嚴峻的考驗。
職場魔方:
有一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連年虧損,最後瀕臨破產。後來這家企業被某財團收購。企業所有人都翹首盼望大企業能帶來什麼先進的管理辦法,從而擺脫困境。出乎意料的是,被收購後,該企業的製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收購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不到一年時間,企業就扭虧為盈了。
很多企業有完善的管理製度、先進的技術、高素質的員工和正確的戰略方針,但為什麼效益總是不夠理想?原因就在於在一道道命令下達時,要麼拖延沒有具體執行;要麼在執行的時候隻對過程負責而流於形式,不對結果負責——這都不是優秀的執行。而再好的戰略如果得不到執行,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獲得想要的結果。
即使製定了一個好的戰略,如果企業沒有相應的執行力,那也是枉然;而即使製定了一個一般的戰略,如果企業具備超強的執行力,能把一切做到最好,那這一戰略也將取得成功,為企業贏得利潤。在對一個創新型業務進行評估時,如果過分考慮市場調研數據,按照傳統思維評判,這些創新就不可能也不應該進行。
企業成功還是失敗,差距即在於:執行力!比爾·蓋茨曾坦言:“微軟在未來10年內,所麵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
不管擁有多麼好的戰略,沒有落實到位就是紙上談兵;不管多麼好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接受就沒有任何意義。隻有認真執行才能讓戰略落地、讓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在商場上,執行到位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名員工,必須具備強有力的執行力,才能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才有競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