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妙寺的原址上原是有一棵古梅樹的,原先也有兩千餘年了,至如今枝幹也是深烏黑色了。元宗興建了這淨妙寺,便有許多善男信女慕於這棵千年古樹,從而也在樹下求得祈福。又有元浮和尚雲遊至此,甚喜這棵樹,總是於這棵樹下打坐。
元浮的名聲並不高傳,修行的佛法卻高深,內心一如明鏡。
元浮確如怪人一般,並不對著眾人講經。他相信機緣,對於有緣的人講經,便可事半功倍,若是無法解其中意的人,隻怕是對牛彈琴。他卻總對著古梅講經,有如古梅便是有緣人,寺裏的和尚嘲笑他,他也一如既往。元浮的古琴彈的也甚妙,也常對著這棵樹彈奏,琴聲中自有一股安定沁音,伴著寺中青煙,倒也妙境。
一來二去,這梅樹竟開了靈智,常化作卯發小童,唯有元浮講經時才現身伴與左右。這小童本應當是天真爛漫,四處遊玩的本性,奈何靈智不全,隻得於元浮講經時才得現身,女童又慕凡間俗物,雖時時遊玩周邊,終不得走出寺廟。元浮像也知這小女童的來曆,不曾與她問過來曆,隻是會心講經調素琴。
如此安然十幾年過去,女童已成年青女子,又深受教化,性格卻安定,為人無情無恨。一日元浮和尚坐化於古梅下,寺裏的和尚遵照元浮遺願,將他火化葬於古梅下。這元浮和尚火化後竟現出舍利子,淨妙寺眾人乃知這是高僧,從此將其葬於古梅下,日日有人叩拜,青煙繚繞。
這梅樹納入了這顆舍利子,且日日聽經,接受善男信女誠心叩拜。因而化身一妙齡女子,從古梅中走出。從前未開靈智,如今靈智全開,擁有了兩千餘年的法力,且因深有佛緣納入了那顆舍利子,周身妖氣全除,自有一股安定氣度。
此時正是北宋建隆二年,末帝李煜剛即位。
這女子繞著梅樹走幾圈,又凝神撫了幾下枝幹,手掌中若有光環繞樹幹,原是在樹周施了法,以免真身被毀。又施施然繞過寺院,走入了街道。有許多人圍在一處看熱鬧,這女子走上前去,隻站在外圍憑借法術即可看清。
這是一張榜,榜上言明:在護城河周邊有妖孽作祟,已害了許多條人命,官府束手無策,希望有能人異士可以前去除去邪氣,後有重金相謝。但並非官家放的榜,是一客棧老板放的榜,眾人一時間議論紛紛。
“當真有妖孽……”
“好些命大的人夜晚看見一個漂亮女子,想就是妖孽!”
“重金,不知有多少的?”
“好厲害的妖孽,死了好些人了。”
這梅樹化的女子淡淡一笑,又走向深巷中,於無人看見的地方,搖身一變,化作一男子。隻見一好不**的男子從巷子中走出,男子身著青袍,綰一玉簪,腳底生風,行時若有一股凜然正氣。這男子走向榜上指明的客棧,一夥計迎上前去,討笑說到:“郎君可是吃飯還是住店?”
“既不住店也不吃飯,找掌櫃來吧,關於榜上的事,我有事詢他。”這男子此時正倚在櫃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