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回到大唐 第三十七節 孫思邈力求同行,袁天罡解惑國公
李治或許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師兄會因為自己耍了次性子要跑路,張成才的動作,基本上都落在了武妹妹的眼裏,兩口子商量來商量去,就得出了一個結果,這娃就是個懶漢,又想象上次去登州一樣,發個小財圖個清閑,竟然沒有顧得上搭理他。
就在張成才領著倆老婆和袁大神棍出門要走的時候,張成才的家裏卻來了一個人,確切的說,是個熟人,藥王孫思邈。
這貨跑到泰山去找赤靈芝,原以為是什麼稀罕東西,後來才知道這玩意雖不敢說滿大街都是,可弄起來還真沒多難,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老頭就收了好大一車,為了防止自己搞錯,他急急忙忙的趕回了長安,正好把張成才同誌給堵在了家裏。
聽說張成才要出去遊玩,自己的老夥計袁天罡竟然也要跟著,老頭登時起了心思,哭著鬧著打著滾的要一起去,別人估計是真不知道張大公爺有什麼好,可孫思邈是知道的太清楚了,起碼這娃的脈象擺在這,咋看都不是一般的人。
對孫思邈如此想和自己同去遊玩,張成才覺得幸福來的確實有點突然,誰不想出門的時候帶個神醫當自己的專職護理啊!這要是不答應,還特麼的有天理啊!
袁天罡對孫思邈的要求卻覺得有些奇怪,自己這位道友自己是知道的很,這個老頭是從來不阿諛富貴,不貪圖官位,一門心思的治病救人,咋這會出去會起了遊玩的心思捏?
張成才可不管袁天罡怎麼想,一看孫思邈如此的要求進步,那是立馬答應了下來,一幫子人等了幾天,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安,路上又喊上了劉仁軌和五千退伍的義烏兵,一起到了海邊,上了陳碩貞帶來的大船。
一聲號角,艦隊拔錨起航,劉仁軌熟練的指揮著艦隊,向台灣海峽行駛了過去。
在大唐時期,台灣應該是流求的一部分,而流求指的是“澎湖以東”、“倭國以南”一連串神秘而未知的蠻荒之島,並不專指台灣,跟後來的琉球也沒啥關係。
漢人的勢力直到荷蘭人來到台灣之前,基本上都限於如今被稱為”澎湖“這個小島上。當然了,其中也不乏極富冒險精神的漢人冒險登台,去觀光旅遊。
後來,有“台灣太史公”之稱的連橫連老先生在《台灣通史》上說過:台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台灣,應該還是無主之地,自己這時候去了,李治是不會過於逼迫自己滴!張成才這次出海和上次征討美洲的心情完全不一樣,上一次自己心裏充滿了興奮,而這一次,他卻有一種特別特別輕鬆的感覺。
自己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普通少年,因為一場突入起來的車禍,來到了大唐這個令人神往的時間段,從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直混到了顯慶四年(公元659年)。
在這三十年裏,自己混的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忽悠過李二,巴結過長孫皇後,泡到了公主,娶到了花魁,揍過李治,罵過薛禮,氣死了祿東讚,趕走了鬆讚幹布,欺負過薛延陀,平定過高句麗,揍過美洲,滅過天竺,要不是武妹妹橫空而出,自己還真不知道能混到什麼程度。
想當年來的時候是一無所有,可今天自己卻是萬貫家財富可敵國,來的時候連村裏的裏正都敢踢自己的屁股,現如今皇帝的屁股,自己也踢過了,以前的一幕一幕,象一部極速回放的電影,從張成才的腦海裏一一的閃了過去。
“道兄,你在這發什麼呆呢?咋不跟大家一起吹會啊?”
袁天罡見張成才在船頭上發呆,晃晃悠悠的跑了過來,拿拂塵衝著張成才的腰眼一捅,把張成才對以往的回憶,給徹底的打斷了。
“沒想啥!不知道這次出門,啥時候才能再回來,有點舍不得!”
張成才望著離自己越來越遠的大唐,心裏一陣的戚戚然。
“道兄,老道我這個年紀都不怕回不來,你怕什麼啊?咱們大唐現在是國富民強如日中天,群夷懾服四海升平,你啥時候想回去了,咱們往回走就是了唄!”
袁天罡一臉不解的看著張成才,對張成才如此的傷感,感到非常的不以為然,好好的遊玩,幹嘛弄的跟生離死別一樣啊!
“道長說的極是,道長說的極是啊!”
對袁天罡的話,張成才自然提不出什麼反駁意見,不過他心裏卻明白的很,李治這娃也就還能撐上兩年,兩年以後,李治這個可憐的娃就會因為腦袋瓜子疼把大權徹底的交給武妹妹,在以後的日子裏,李唐的宗室就沒一個能落出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