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才在這掙錢,薛仁貴跟王玄策卻是忙的要命,自從李治和張成才分了工,打天竺的事情就全都落在了他們倆人的身上。
李治倒是也沒閑著,把他倆叫到宮裏開了個小會,說這叫分工協作,你們的工作,就是給老子拿出可行的計劃來,朕的工作,就是給你們簽字蓋章,計劃好是老子決策英明,要是打了敗仗,你們就是千古的罪人,何去何從,自己看著辦吧!
李治把事安排完,拍了拍屁股就進了後宮,王玄策跟薛仁貴是大眼瞪著小眼,一肚子的苦水沒地方流,要說這富貴榮寵倆人是真感覺到了,可這一不小心就得背黑鍋的日子過的也太他娘的提心吊膽了啊!
更何況這地方的黑鍋和別的地方還不一樣,一旦背上了,不光是腦袋瓜子要搬家,還得他娘的遺臭萬年,名傳千古!為了不讓自己背上這樣那樣的惡名,這倆人從開完了會,就開始了不休不眠的工作,力求把攻打南詔的每一個細節都弄的清清楚楚,生怕會有什麼遺漏。
王玄策雖然忙的要死,可李敬傳出來的謠言卻到了他的耳中,剛聽到時也是大吃一驚,有心不信吧,那謠言是有鼻子有眼,讓你聽的欲罷不能,感覺還真是這麼回事,可天竺現在國力並不強盛,信任的國主很是懦弱無能,剛被個程處亮踢了屁股,這個時候說天竺非要跟吐蕃啦啦,怎麼聽都覺得很不靠譜。
雖然王玄策覺得這事不靠譜,可吐蕃這夥子番子卻真當了真,為啥啊?要說天竺打大唐那是找死,可打吐蕃嗎,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畢竟自己這邊剛死了祿東讚,全國的兵馬沒了統領,底下的將軍又都是些猛將,智謀之士還真是沒有,這個時候要是天竺偷襲,大唐再在後麵踢自己一腳,就自己國家目前這狀態,想要頂住還真是有點夠嗆,為了以防萬一,吐蕃的軍馬開始悄悄的向西邊轉移,預防天竺突然進攻。
芒鬆芒讚在這調兵遣將,那天竺自然也就得到了消息,一看吐蕃在自己的邊境集結重兵,自然是提心吊膽心裏打鼓,為了自己的安全,天竺的幾個頭領一商量,立馬就有了結果,兵馬向東挺進,防止吐蕃翻臉。
兩家的士兵就在個國境邊上對上了頭,使者也是來回的走動,不是吐蕃罵天竺不仗義,就是天竺說吐蕃打誑語,一邊是唵嘛呢叭彌吽吼個不停,一邊是南無阿彌陀佛喊個不休,反正誰也不敢先動手,好好的一場龍爭虎鬥,針鋒相對,楞讓他們給弄成了宣傳宗教,和尚開會。
李績帶著兵馬到了南詔,就等著吐蕃天竺翻了臉皮好去偷襲,誰知道這倆貨是光喊口號不動手,光念佛經不打架。
探子派去了好幾波,回來後一個個目光呆滯神色迷離,好幾天都緩不過勁來,再往那派是死活不去,說是聽他們念咒念的頭都大了,也沒見出什麼流血事件,兩邊人馬加起來有十多萬人,光喊口號不打架,別說是自己了,連牛都被他們亂死了好幾頭。
眼看著吐蕃天竺都能克製住,李績這娃就開始發了愁,這個時候真打過去,隻怕不光要麵對天竺的兵丁,很難想象吐蕃不會插上一手,斷了自己的後路,思來想去,這貨把個情況一寫,直接送到了李治的案頭,李治一看這情況,也是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大筆一揮,黑鍋就扔到了王玄策的背上。
王玄策苦啊!眼看著這份軍報,心裏是真他娘的不平衡,明明是軍機處的事,咋就扔到了自己的上書房,憑什麼啊!可埋怨歸埋怨,活還是要完成的,偉大的張大公爺曾經說過,作為一個合格的科學家,對待上司的指示,沒意見的要執行,有意見的保留意見也要執行。
對上司的態度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對皇帝呢,王玄策悲憤的抹了抹眼淚,竄到了張成才的家中,要求張大公爺跟他一起背黑鍋。
張成才忽悠完了李淳風,天天在那等著《紫陽真經》新鮮出爐,小日子過的是有滋有味,就等著寫完了陪袁天罡到南邊去度假了,突然看見王玄策哭喪著臉來到家中,知道天竺那邊肯定是有了麻煩事,趕緊把王玄策領進了書房,王玄策也沒跟張大公爺廢話,把事情給張成才簡單的一說,張成才“噗呲”一聲笑出聲來,低頭跟王玄策慢慢的說出了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