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傳喜訊南詔國破,賣君王國主被擒(2 / 2)

這一派是朝堂上的主流,人數最多,權利最大,不是領兵的將軍,就是掌權的節度使,這兩年跟著大唐混的全都發了財,自然是有錢送禮高官得做,現在一看要和東家翻臉,那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第三派是吐蕃派,這幫子人主要的意思,是投降吐蕃,借助吐蕃的力量,跟個大唐死磕,他們的情況其實和第二派差不了許多,就是為人謹慎沒敢跟風,混的錢財不是很多,官位也是中下水平,到了大唐恐怕是吃不打開,幹脆暗中連接吐蕃。

這一派的主要目的,就是準備把個南詔當成貨物賣給吐蕃,這樣沒準還能多混兩個,至於以後大唐來攻的時候,吐蕃有沒有實力跟人家死磕,那就不是他們考慮的事情了,隻要給錢,啥都好說。

第四排是天竺派,他們的想法倒是別具一格,按這幫東西所說,第一派過於激進,完全不計後果,萬一打敗了,你們可以投降跑路,國主咋辦,不過忠心可嘉,值得佩服;後兩派的想法更要不得,就是一幫子無恥之徒在那賣國,大唐跟吐蕃實力強勁,若是投降,那以後還有個屁機會複國;

據眼下的形勢,那天竺的實力是非常的弱,反正這天竺和大唐也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倒不如和天竺結成同盟,把個軍民往天竺一撤,在最後一片山地裏跟個大唐死磕,打的就打,打不過就幹脆和天竺合兵一處,慢慢熬死大唐的軍馬,就不信他們能成年論輩子的留在南詔。

這一夥子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甚至可以說不是官,得虧南詔不大,不然商量這事還真沒資格,若說是真心為了細奴邏,這夥子人的心思卻是最純潔,人家就那麼點家當,除了房子就是點地,大唐的物價這麼高,吐蕃的賦稅這麼重,你讓他投降了怎麼混啊!照他們的想法,那就是寧願滅國也不能輸了氣節,反正老子啥也沒有,不愛國我愛啥啊?

四派人爭的是麵紅耳赤,一個個就差動手了,這降唐派卻反映了過來,現在可不是他娘的商量事的時候,一旦國主做了決定,那自己的下場,很可能就是啥也沒有,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這幫東西找了個犄角旮旯蹲在地上一商量,這主意就出來了。

都說這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老子的打印雖然是花錢買的,可買來的他也是大印,你們不拿老子當幹部,老子就拿槍頭子和你說話,這幫東西把個大腿一拍,不講理了,再講老婆孩子金銀珠寶就成人家的了,事到如今,隻好兵行險招,兵諫!!!

要不說南詔這幾年用的是群豬呢,吵架吵了三天三夜,才想起來這就不是能商量的事,要想保護自己,就不能顧慮別人,本著損人利己的處事態度,這幫人調集了軍馬,把個王宮圍了個水泄不通。

還派人給程處亮發了密信,讓他趕緊帶兵過來接收,估計是這幫東西就沒學過什麼律法,也不知道什麼罪名,就曉得大唐謀反的罪名,最終竟然在個密信裏說國主細奴邏謀反,已經被自己圍在了王宮,請程大將軍速速派兵接應。

程處亮收到密信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聽說過臣反君的,這君反臣的倒是第一次聽說,不過既然人家這麼熱情的要求自己去滅他們的國,毀他們的家,這要是不去,也太對不起人家了點。

這貨也沒顧得上請示,竟然帶了兩千人馬就去了南詔的都城,到了地方一看,這小子差點沒給樂抽抽,要不說賣國賊都可愛呢,這南詔的官員還真是一個不剩的都給圍在離王宮,南詔的軍隊那是更加的可樂,見了大唐的軍馬,那是歡聲雷動,那架勢簡直是被圍的城池碰到了援兵。

程處亮一看自己這麼輕易就得了手,自然是樂的屁顛屁顛的趕緊報功,至於俘虜倒是很好分辨,王宮裏麵的,都是俘虜,王宮外麵的,全是友軍,為了給自己漲漲麵子,這貨命令把南詔俘虜的一幹人等送到長安獻俘,也讓周邊各國看看大唐的武功,細奴邏從被抓起來就對降唐的官員罵個不停,程處亮聽的腦袋瓜子一個勁的疼,實在是聽不下去了,張口就問了細奴邏一聲,

“他們都是混賬王八蛋,都是奸賊,你幹嘛要用他們啊!忠心的難道沒有,咋就沒一個有兵的?這世上沒什麼奸臣,隻有識人不明的昏君,到了這個時候還推卸責任,姥姥,要不是為了領點軍功,早把你給宰了,你不是有氣節嗎?絕食啊!死啊!德性,跟我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