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旨意一出來,張大公爺家裏也就消停了,兩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看著李治滿足的笑容,張成才卻表露出了深深的憂慮,為啥啊?這幾日王皇後、蕭淑妃跟李敬、菲兒走的很近,看她們花兮兮的臉龐上掛著陰森森的笑容,銀鈴般的笑聲中摻雜著手指頭關節處劈啪劈啪的脆響,也不知道他們四個在交流什麼經驗,總之不會是什麼好事。
張成才萬分憐憫的看了看李治,知道這貨以後肯定有的罪受。為了自己以後的幸福生活,張成才果斷的選擇了叛變,在四個娘們麵前對李治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李治這種有女人搶不知足,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思想,表達了自己極度的鄙視的態度,要求李治要端正思想,擺正心態,聽老婆話,跟師兄學,要從自己做起,做一個尊重婦女,熱愛婦女的好皇帝,還要切實落實好婦女在生活中的各種需要,不要單戀一之花,要雨露均沾,挑食是要貧血滴,挑女人是要出家庭矛盾滴.........!
他們君臣在這裏胡鬧,可事情總能有人去做啊!王玄策還真是不負眾望,不愧是上書房的首輔,就在群臣爭名分搶著當舅舅的這段日子裏,人家不光和南詔取得了聯係,簽訂了木材的收購協議,還爭取到了大唐軍馬自行入境砍伐的優惠條件,最關鍵的是,南詔為了自己的木頭好往外運,竟然同意了王玄策提出的邊伐樹邊修路的建議,還表示修路的費用他們願意承擔一半的費用,還把張大公爺帶給南詔王的話貼的到處都是,“要想富,先修路”。
為了配合南詔的修路伐樹運動,王玄策在兩家協議裏也是明確的表了態,隻要南詔開始伐樹修路,大唐會修一條道路與南詔相通,這樣以後從南詔砍伐的木頭,就可以直接通過這條道路送到長江,再由長江經水路到餘杭,從餘杭經運河抵達長安,南詔一聽大唐為了自己的木頭好賣竟然如此的賣力,那是千恩萬謝,連連的誇獎王玄策仗義。
在張成才和李治的計劃裏,那些木頭一部分留在當地製作家具,做成了成品再往回運,這樣可以一路上邊走遍賣兩不耽擱,剩下的全部在留在長江水域,挑選港口製造戰艦,省的劉仁軌不回來大唐的海疆就老受氣,眼看王玄策把個事情辦的如此漂亮,李治大筆一揮,把個王玄策的品級給提了一提,從正六品上,給弄成了從五品上。
通過這次朝堂爭鋒,李治也明白過來一個道理,自己真正能夠依靠的,還是這些師兄師弟,至於那些士族的大臣,恨不能的自己早點死了,他們好玩個主少國疑,這貨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連房遺愛這麼個憨人還給要了過去,把個宮中的禁衛大權交道了房大禍害手裏。
李治的心思張成才倒是了解的很,雖然說提拔一下自己這些師兄師弟他是很沒意見,可這房遺愛後來出的啥事他可是太有數了,這貨手裏沒啥權利張成才還算是放心,可現在李治讓他領宮中禁衛的權利,萬一這當年的明月現在的辯機蹦了出來,把這個二貨給點劃的玩起了謀反,這事自己還真脫不了幹係。
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張成才把個房遺愛是千叮嚀萬囑咐,“防火、防盜、防和尚!信師兄、信陛下、別信老婆!”房遺愛懵懵懂懂的看著張成才,雖然不知道是為什麼,可還是堅定的點了點頭,一再向張大公爺表示,自己這輩子啥都會忘,見和尚進家直接砸死這事是絕對忘不了。
其實也是張成才太過小心,因為他的到來,曆史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道教在大唐幾乎是一枝獨秀,佛教雖然信徒很多,可是缺處處受到排擠,高陽公主現在是道教的信徒,根本就跟佛家扯不上關係,而曆史上的辯機和尚,也沒有得到玄藏和尚的點撥,成為有道的高僧,自然也就辦不出後麵舍身大布施的豪情壯舉。
最可憐的還是人家玄藏和尚,就因為張大公爺想早點娶老婆,把個西遊記裏的謠言在大唐傳播了開來,一時間是人人想吃唐僧肉,玄藏想來也是聽到了風聲,直接就沒敢回大唐,坐著艘破船就去了倭國,聽說在那裏混的還不錯,不光月月有香火,時不時的還能進宮給那倭國的女皇說說佛法,講講經文,那女皇也是個熱愛學習的好孩子,為了分個左右都能割根手指頭,就別說這麼高深莫測的佛學經文了,那是一學就要學個三五天,不到走不動道都不讓人家玄奘和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