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仁貴天竺刮地皮,賢相含笑赴黃泉(2 / 2)

“言之有理,通知薛仁貴,再刮三天的大風咱們就走人,另外,跟城裏的貴族也說一聲。”

“師兄大軍行止豈能告訴他人啊?”

“無妨,那幫東西要知道我們三天以後就走,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出什麼幺蛾子,你讓探馬自今天開始往回探路,一天需探到五十裏外,及時回報,不得有誤。”

“師兄放心,玄策這就去安排!”

都說是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張成才領著一幫強盜在這天竺國猛刮地皮,本打算三天以後開拔回國,誰知道天算不如人算,第二天就出了問題,啥問題啊!

天竺的貴族沒事,和尚沒事,百姓也沒事,是大唐出了事,要說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偏偏和房遺愛有著莫大的關係,原來是長安發來了急報,房玄齡掛了。

貞觀二十二年七月,房玄齡因年老多病,加上工作繁重,終於沒能挺住,醫治無效,就此升天,終年七十歲。這房玄齡從貞觀四年起,就一直擔任尚書左仆射,一幹就是十幾年,乃是大唐朝中有名的不倒翁,他製定開國各種製度,包括法律、禮儀;監修國史。

直到他病危之時,還是不忘國事,上表勸諫李二停止攻伐,與民休息。房玄齡跟隨李二三十二年,端的是一代名相。大唐人將他與杜如晦合稱為“房杜”。李二為了表示哀痛,廢朝三天,並追封他為太尉、並州都督,諡為文昭,陪葬昭陵。

房遺愛真在個天竺搶的開心,忽然聽說他爹死了,那是嗷嗷大哭著就要往回趕,張成才怕他路上出事,命令全軍打點行裝,即日出發不得延誤。

唐兵搶的是盆滿缽盈,一聽說要回家,那積極性也是相當的高,為了防止吐蕃半路截擊,讓人家黑吃黑,張成才又派出快馬,讓鬆州將士逼近邊境,給那吐蕃造成壓力,自己也好趕緊回去。

這幫人急急忙忙的進了吐蕃的地界,進去以後才知道人家鬆讚幹布過的是什麼日子,那路根本就是沒法走啊,剛開始還行,西邊張成才沒有禍害,可越往東走是越難走,那馬車輪子是說掉坑裏就掉坑裏,士兵走的也是叫苦連天,光崴腳脖子的就有十多個,張成才從來不信報應,可這次,他是真信了。

按說就吐蕃現在是實力是萬萬不敢和大唐交惡,可是這袁天罡許給了鬆讚幹布一條人腿,現在你們回家,人家怎麼可能不聞不問,就在張成才他們快要爬進大唐的國境,圓滿滿城搶劫任務的時候,鬆讚幹布帶著人馬追了過來,薛仁貴一看勢頭不妙,親自率領五千人馬斷後,讓張成才帶著其餘的人拉著貨物先走。

袁天罡這會也知道自己惹了禍,非要過去跟人家吐蕃說清楚,可鬆讚幹布一看張成才也在軍中,那火氣是呼呼直冒,想想死去的部眾,看看荒蕪的草原,這鬆讚幹布登時就失去了理智,帶著人馬就要和薛仁貴拚命。

張成才這會也知道再這麼下去是絕對不行,就憑薛仁貴那五千人馬,怎麼著也擋不住人家吐蕃的數萬雄兵,急切間把事情委托給了劉煥明,讓他帶了兩千人馬趕緊拉東西走人,又讓王承業、房遺愛立刻找唐兵求救,自己王玄策帶著剩下的三千人馬,掉過頭去要去接應薛仁貴。

薛仁貴統共就五千步兵,若是和鬆讚幹布開了戰,隻怕是眨眼的功夫就要送命,還虧得這嘎達讓張大公爺禍害的不輕,,吐蕃的軍馬愣是不敢縱馬馳騁,隻能緩緩逼近,就這,也沒耽誤一會斷上一個馬蹄子。

薛仁貴眼看著鬆讚幹布步步逼近,知道今天絕難善了,把個軍隊擺成了個方圓大陣,一步一步穩住陣型是慢慢後退,本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思想,這幫東西一邊後退,一邊還扔三角釘。

鬆讚幹布一看兩軍都進入的射程,把劍一揮,吐蕃軍馬是萬馬奔騰,嗷嗷叫著就衝了過來,薛仁貴急忙收住陣腳,一邊下令放箭,一邊繼續扔在三角釘,反正就是打定了主意,要拖住吐蕃軍馬,好讓他的師兄安全跑路。

幾萬騎兵打幾萬步兵顯然不會是太費事,就這情況,別說你是白虎星君,你就算是滿天星鬥也不行,眼見得吐蕃軍馬衝進的大陣,身邊的將士是越戰越少,薛仁貴長歎一聲,拿起大矛,就要衝陣拚命,正在這危急的時刻,突然側麵殺來了一隻軍馬,把個吐蕃的軍馬截成了兩半,隻見的血肉橫飛人頭滾滾,卻看不清到底來了何人,多少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