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蓋蘇文突然趕到,這唐軍將領見敵軍勢大,大都建議先防守著,等待李二大軍到來再行會戰,按說這種建議十分穩妥,前鋒軍隊一共兩萬來人,這陣子打仗打的是人困馬乏,實在不利於交戰。
李道宗不知道咋回事,二杆子精神忽然爆發,非要堅持發動進攻,說什麼泉蓋蘇文跑的更遠,現在大家都想喘一口氣,再加上人數眾多,肯定小看咱們,咱們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教訓教訓這些二貨,咱們是先頭部隊,就該為陛下掃清道路,難道還要把敵人留給陛下打不成。
讓這個二貨這麼一說,李績也覺得有道理,當下也是不再多說,領著軍馬就迎了上去,要說這次戰役,那是啥人都有啥貨都出,戰鬥還沒開始,李績還沒下令,果毅都尉馬文舉突然發飆,搶了李績的鏡頭,在那陣前大聲叫喊:"不碰上凶惡的敵人,怎麼顯得出咱們的壯勇呐。"於是策馬直撲,衝亂敵陣。
李績一看這他娘的不是路,老子的鏡頭你也敢搶,可這東西都衝過去了,自己不上也沒道理啊,誰知道自己還沒想出個一二三來,大軍受到馬文舉壯舉的鼓舞,也沒等那李績下令,嗷嗷叫著一起衝上去和高句麗軍廝殺。
這行軍總管張君義可不知道是咋回事,都衝到半路了才想起李績還沒下軍令,也算這貨倒黴,你特麼都衝過去了還考慮那麼多幹嘛,這小子打著打著竟然非要回來問問,半途撤退了,他這一退可牽動全軍,唐軍本來人就不如人家多,這行軍總管又帶頭撤退,你讓唐兵可怎麼堅持?
泉蓋蘇文不愧是高句麗名將,一看唐軍陣勢要亂,行軍總管的大旗正在後退,果斷下令後備隊出擊,準備一鼓作氣擊破李績。這戰場的形勢發生了逆轉,眼看著唐軍就要敗陣,在危機關頭,還是本家的兄弟靠譜,就看李道宗急忙收攏後退的士兵,他發現高句麗雖然開始反攻,但他們的陣形已經亂了套,為啥啊!
泉蓋蘇文為了保險,擺出的是防守的陣型,可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能夠打退唐軍,下令進攻時沒來得及變換陣型,
李道宗本來就是沙場老將,一看有機可乘,立馬發飆,帶著百十個騎兵就衝入重圍,在那敵軍的陣裏左衝右突,看得後退的唐軍臉上發紅,也是翻身再戰要大破敵兵,李績一看士氣複振軍心可用,那是帶著壓陣的軍馬順勢猛攻。
泉蓋蘇文一會的功夫是又喜又悲,勝敗眨眼間竟然變了三變,可伶他弱小的心靈經不起如此的折騰,委屈的臉上掛滿了不甘的淚水,想要防禦已經是沒了可能,沒奈何當了次好漢,抱定了不吃眼前虧的心思,打馬就往回跑,至此,李績李道宗終於大破高句麗軍。
這仗打不完正主是肯定到不了, 戰鬥剛結束不久,皇帝李二也到了遼東城下,這也是千古不變的路子,就是再過個千把年沒了皇帝,也能找出一些端倪。
李二一到地方,先把遼河上的橋給拆了,非說是不滅了高句麗就不回去了,然後帶著大軍駐紮在遼東城附近馬首山下。
在這裏,李二開始了秋後算賬,極度讚揚了李道宗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二杆子精神,還不顧李績的反對,提拔了臨陣發揮的馬文舉為中郎將,把打到一半回來請令的張君義就地處斬。
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氣,竟然還偷偷帶幾百騎兵到遼東城下巡視,嚇的李績李道宗那是天天跟著這位爺,生怕他惹出什麼事來,心說話你不惹麻煩就是天恩浩蕩了,咋這年紀了還這麼不消停呢。
這一仗,高句麗四萬援軍基本沒剩,泉蓋蘇文元氣大傷,又看見李二親自到了遼東城下,認定了此路軍馬才是唐軍的主力,立刻給泉男產及其他各道發去了命令,讓他們帶了兵馬前來助戰,這命令一發下去,可讓張成才這貨撿了便宜,兩路海軍一上岸,那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眼看的就要躍馬平壤城,活捉高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