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羅麗依被扯痛了,嗚嗚的叫,嚇得羅夫人連忙分開兩人。可是這小手抓得怎麼就那麼緊呢?
眾人算明白過來了,這小男娃抓的就是小女娃,紛紛笑道:“這麼小就賴著妹妹,長大了可怎麼得了。”也隻是笑語,畢竟全程看下來,這小男娃未必知曉“抓周”之行。倒是那小女娃叫人驚喜,果然如同傳聞所言,聰慧得很。
羅成神色稍有緩解,招呼著眾人:“小孩子玩鬧而已。諸位,就這樣吧,請去用午膳。”
一會兒,屋裏就剩著羅夫人和兩個小娃娃,還有一些下人。
羅麗依還在和羅杉扭打著呢,羅杉怎麼都不鬆手,苦得羅麗依直叫娘。羅夫人可不就是留下來照顧兩個小娃娃嘛。
…………
那一天,阿爹和李世伯又秉燭夜談了。談了什麼,外人無從得知。
阿媽真的帶著依依去看了蓮花,而我因為依依的抗議沒得去,便自個兒在屋裏睡著了。
而外麵街邊小店又多了一些茶餘飯後的笑談,正是我們兄妹抓周之禮的趣聞軼事。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是無所謂的,即使長大了也不知那事哪裏有趣。時過境遷,現在又有誰還記得呢?
我唯一慶幸的是,那時的一時興起算是得其所報了。今後,我和依依還會繼續高高興興地過好每一天,隻屬於我們的每一天。
…………
①〇是一個漢字,意思是零,多用於表示年代,頁碼。
阿拉伯數字“0”有“零”和“〇”兩種漢字書寫形式。2011年開始正式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一個數字用作計量時,其中“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零”;而當用作編號時,“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〇”。許多人在涉及編號的場合,錯誤地以“零”代“〇”。比如,“二零一二年”是錯誤寫法,應該是“二〇一二年”。
②抓周,又稱拭兒、試晬、拈周、試周。
“抓周”習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時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中就明確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滿一周歲),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拭兒。”
這種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它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是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產兒報喜、三朝洗兒、滿月禮、百日禮等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若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誌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果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③物什(shí),東西。物,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什,十(多用於分數或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