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我的世界(2 / 2)

道之內的所有存在在身體死亡後,都麵臨著魂飛魄散的境地,魂飛魄散之後,意識也會消解。不過有些存在由於意識足夠強大,得以維持元神,可以重新凝聚法則,煉製新的身體;也可以在胚胎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搶先一步與胚胎的身體融合,再融合胚胎原來的未完全形成的意識,達到重生的目的。後者與奪舍是不同的,奪舍是與已經完全形成的意識搶奪身體,甚至吞噬原來的意識的行為。

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的身體是人為製造的,要經受極其強烈的天劫,一旦失敗就會形神俱滅,但如果成功,身體與元神、意識的融合會比較順利,而且其契合度比後者的更好;後者的身體是在所處時空的法則運行下自然形成的,不需要經曆天劫,但身體與意識的融合相對前者來說會更困難,其契合度一般比自然分娩出生的要差些。

現實中,道無處不在,因此可以認為所有的存在都是道的身體的一份子。道不是生命體,應該是沒有意識的。而在《道之外的道》裏,道分為本能(天道)和意識。道的意識就是我的思想、我的寫作思路。我的世界,我來構思。

道是具有唯一性的,在《道之外的道》的世界觀裏亦然。

“道之外的道”就是我的心、我的思想,可以任由我去想象,無論你們喜歡與否。這一次的《道之外的道》,我真心希望自己不會半途而廢(太監),最重要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情好就更新,不好就斷更)。

雖然我的文筆連自己都不敢恭維,但還是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故事。

《道之外的道》講的依舊是以我的心為道的羅彬和我給自己幻想的孿生妹妹羅蓮依的故事,與《道之外道跡》的故事求同存異,至少劇情不會那麼幼稚,會更加的合情合理。

……

說完基本的世界觀,現在想簡單介紹一下《道之外》故事的由來。讓我捋順思路先……

那是2012年高一的第二學期,我在同學的“感染”下,入了網絡小說的坑。於是,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開始想入非非,想著自己要是主角會怎麼怎麼樣。到了2013年的暑假,“病情”開始加重了,因為我看到了幾本神作。那時候,我可是晝夜不停地看,每天隻睡了一兩個鍾,通宵把它們看完了。

這下一發不可收拾,幻想著自己去拯救主角,用的也就是『道之外』的身份。為了『道之外』存在的合理性,因此產生了屬於自己的幻想。是的,《道之外》就是同人幻想衍生出來的原創故事。男主角就是我自己,女主角源自《神墓》裏的某個蘿莉,因為《道之外》的幻想就是從《神墓》開始的。當然,後來我給女主角改了設定,變成了原創女主角。

《道之外》的構思幾經更改,因為我的思想總是在變化,直到去年才算穩定,所以我寫了《道之外幻想》和《道之外道跡》。

《道之外道跡》寫的最早,起於2014年高中畢業,當時隻寫了兩章和一篇設定。但是起於2015年底的《道之外幻想》後來居上,因為《道之外幻想》是同人,比較好寫。不過它的設定和故事都依托於原著,並不屬於我自己,也沒有什麼人看,所以我棄了,繼續寫《道之外道跡》。隻是我越來越不喜歡原來的故事,又在人設的構架上出現了不可彌補的缺陷,於是憤然結束了《道之外道跡》。

兩本練筆之作都是虎頭蛇尾,因為我並不滿意,最重要的是我忘了寫小說的初衷——隻為了寫下心裏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思考。經過深思熟慮,我把心裏的幻想重鑄,這便是《道之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