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才有事(三)第十章 學會以勤致勝(1 / 2)

有人才有事(三)第十章 學會以勤致勝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一份汗水,一份收獲。曾經有兩個很笨的孩子。一個叫愛因斯坦,一個叫愛迪生。

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有一次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玩具。同學們有的做了布娃娃,有的做了小汽車,有的做了手槍,愛因斯坦交上去的是一隻很難看的板凳。老師拿著板凳當著大家的麵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愛因斯坦站起來說:"有"。他從抽屜裏拿出兩個小板凳,說:"這個是我第一次做的,這個是我第二次做的,交給老師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愛迪生小時候更笨,五歲時他還不會數數,七歲時他竟然相信自己也能孵小雞,他像雞那樣真的蹲在雞蛋上孵了整整一天。

若幹年後,兩個笨小孩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發明大師。愛因斯坦後來成了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上的一個時代。愛迪生後來成了發明大王,一生有1913個發明,平均一個禮拜就有一項發明問世。是什麼改變了笨小孩的命運,他們的成功奧秘又是什麼呢,隻有一個字:勤。他們兩人都不承認自己是天才,愛因斯坦說:"哪裏有天才,我隻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研究上。"愛迪生說:"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智慧。"

中國有句話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如果你不是很聰明,那就勤一些吧,"天道酬勤","一份汗水,一份收獲",付出勤勞的艱辛,就會有收獲的甜美。

當你走上紛繁複雜的社會之後,首先要認定自己是"巧"還是"拙"。也許你感到自己在茫茫大海中是多麼渺小,你原先學到的一點東西也確實是滄海一栗。當然,剛剛走上社會之後,承認自己"拙"的人並不太多,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個有用之才!但現實生活中,真正能一步衝天的年輕人真少!有的不僅衝不起來,還跌下來摔了跟頭。為何如此?知識不夠,能力不足!

其實,對於這兩種不足,都可運用一個辦法加以補救--"勤"。

一個人的能力,尤其是專業知識、工作規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不是三二天就可以培養起來的,但隻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這方麵的能力!

所謂"勤",就是要勤學,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刻也不放棄,一個機會也不放棄地學習,不但自己加強學習,同時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別人休息,你在學習。別人去旅行,你去學習。別人一天隻有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你則有十六個小時,那就等於一天當二天用。這種密集的、不間斷的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經高於基準的水平線上,加上你的這種"勤",你很快就會在所處的團體中發出亮光,引人注意!

還有一種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說,他的先天資質就是不如他人,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比較長短是很辛苦的,而應該在平時多多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自我,否則這種人一輩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敗、失敗、失敗!

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到自己能力不足,那麼為了生存,也隻有通過"勤"才能補救,如果每天癡心妄想,不說出人頭地,哪怕連保個飯碗恐怕都很難!對能力真正不足的人來說,"勤"便是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不怕苦不怕困難,也隻有這樣,才能保住飯碗!

其實"勤"並不隻是為了補"拙",即使是聰者智者也不能離開一個"勤"字。在一個團體裏,一個始終做到"勤"的人會為自己帶來很多好處,如:

給自己塑造一種敬業的形象--當其他人混水摸魚而你在兢兢業業地勤奮工作,這種敬業精神就會成為他人眼裏的焦點,大家都認為你的這種精神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