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富翁一樣思考
要想富有,就必須學習像億萬富翁一樣思考。隻要去像他們一樣去思考,你就會得到他們擁有財富的秘訣。這就需要你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像一個富人那樣去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夠得到發展。香港領帶大王曾憲梓是學習像富人一樣思考的典型。
在商業競爭十分激烈的香港,曾憲梓正是因為獨辟蹊徑,抓住生產高檔領帶這個商機,才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曾憲梓出生於廣東梅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艱苦,家中經濟困難,無錢支付學費,從中學到大學的學費全靠國家發給的助學金。他1961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係,1963年5月去泰國,1968年又回到香港。在這段時間中,他的處境甚為艱難,甚至給人當過保姆看孩子掙錢。空餘時間他抓緊時間閱讀有關經營方麵的書籍,向一些內行人請教經營的基本常識和技巧,他還注意研究香港的工商業及市場情況。經過長期的琢磨思考,有一天終於從市場的“縫隙”中找到了發展的機遇:香港服裝業很發達,四百多萬香港人中,有不少人有好幾套西裝。香港比較流行的話,叫做“著西裝,撿煙頭”,撿煙頭的人都穿西裝,可見西裝之普遍。可曾憲梓發現,在香港沒有一家像樣的生產高檔次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決定開設領帶廠。
曾憲梓在決定辦領帶廠後,遇到了一係列想象不到的困難。最初,他從人們的價格承受能力考慮,準備生產大眾化、低檔次領帶,試圖以便宜的價格來吸引顧客,領帶的批發價低至58元一打,減除成本38元,心想還可以賺20元。可惜,現實卻偏偏開他的玩笑,買主拚命壓價,利潤所剩無幾,盡管這樣,還是不容易銷出,一度經營不順。
他吸取了產品“受阻”的教訓,決定嚐試生產高檔次領帶。他用剩下的錢,到名牌商場買了4條受顧客歡迎的高級領帶。買回後逐一“解剖”,研究它的製造過程。他根據樣品,另外製作了4條領帶,並將“複製品”與原裝貨一起交給行家鑒別,結果以假亂真,行家也無法識別。這樣一來,進一步堅定了他生產高級領帶的想法。
他立即借了一筆錢,購買了一批高級布料,趕做了許多領帶。豈料,領帶商因懷疑產品質量而不從他這裏進貨,一度造成了產品的積壓。
曾憲梓想,別人不買我的貨,主要是不認識這些貨,如果將它放在高檔商店的顯著位置,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可能會打開銷路。他把自己縫製的4條領帶寄存在當時位於旺角的瑞星百貨公司內,要求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供顧客選擇。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的領帶受到廣泛好評,隨之而來的是銷量的大增。曾憲梓也因此而一舉成功。
因此,我們要學習富翁們的智慧,像富翁一樣去思考,就能打開致富的思路,打開財源的大門。
投資要向林奇學習
在投資的時候經常向林奇學習,學習他避而不買的股票,對於選擇依靠炒股致富的人來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林奇的選股策略的與眾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他不但知道該買什麼股票,還知道不買什麼股票。以下就是林奇避而不買的幾種股票:
◎不選熱門股
人們往往對熱門股追捧得趨之若鶩,林奇卻對熱門股回避得唯恐不及:“如果有我不願買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熱門行業中最熱門的股票。”
熱門股之所以如此熱門,是因為其股價漲得很快,快得總是讓人不可思議。遺憾的是熱門股跌起來也很快,甚至比漲得還快,快得讓你找不到脫手的機會。
相反,林奇對無人問津的冷門股卻熱情無限:“如果你找到了一隻幾乎不曾被機構投資者問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隻有可能賺錢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沒有被分析家們訪問過,又沒有專家會承認知道它,你賺錢的機會就會大了一倍。”
關於如何找到冷門股,林奇發現的一個規律是:那些業務讓人感到乏味、厭煩、甚至鬱悶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問津的冷門股,卻最終會成為股價不斷上漲的大牛股。
◎不買虛誇股
所謂“虛誇股”是被吹捧成下一個IBM、下一個麥當勞、下一個英特爾,或者下一個迪斯尼之類公司的股票。這也是林奇避而不買的股票,因為依據他的經驗,被吹捧成下一個的公司幾乎從來都不會真正成為它的楷模那樣卓越非凡的明星——不管是百老彙、圖書暢銷排行榜、全美籃球聯賽還是華爾街都不例外。
事實上,當人們把某一隻股票吹成是下一個什麼股票時,這表明不僅作為後來模仿者的這家公司的股票氣數已盡,而且那隻被追隨的楷模公司也將要成為明日黃花。當其他的計算機公司被叫做“下一個IBM”時,你可能會猜到IBM將會經曆一段困難時期,事實上IBM後來的確陷入了困境。現在大多數的電腦公司都努力避免成為下一個IBM,這也許意味著目前身處困境的IBM反而在未來有可能變得前途光明。
◎不選過於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公司股票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賣給同一個客戶,這表明該公司的經營正處於十分不穩定的狀態。例如,SCI Systems公司管理良好,是IBM計算機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但是你無法預料IBM何時會自己生產所需的配件或者變得不需要這種配件也照樣能夠生產,因此取消與SCI的供應合同。彼得·林奇說過,如果失去某一個重要客戶會給一家供應商公司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那麼我在決定是否購買這隻股票時就會非常謹慎。
除了取消合同的風險之外,大客戶還擁有很大的談判優勢可以逼迫供應商降價和提供其他優惠,這將會大大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因此購買這種過於依賴大客戶的供應商公司的股票幾乎不可能獲得很大的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