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像熱血之火焰般的去生活(1 / 3)

第五章 像熱血之火焰般的去生活

——在考慮應該如何去死的時候,會明白勇氣究竟是什麼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不同點在哪裏

走出狹小的自我,學會和別人一起成長

在我想著“自己想要成功”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到幸福

在這一章裏,我們以“像熱血的火焰那樣”為題講述“將來走向社會,到達成功的心理準備。”

這個題目具有很強烈的意向,我希望不僅僅對年輕人,也談一些能供更廣泛的讀者參考的東西。

對於年輕人來說,首先最關心的事情也許是自我實現和將來的前景。20歲前後的我,並不比普通人優秀,也沒有高遠的心境。回首以往的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學生時代,我的思考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大膽地使用一下“自我本位”這個詞,但是回想一下,我真的曾經是“自我本位”的人。

在學生時代,幾乎所有的人大概都是這樣。80%到90%的人,隻能持有“自我本位的思考方式”。能夠這樣思考的人,通常隻限於那些在孩童時代學習了某種思想、哲學和宗教,或者年長的人的思想,並把這些變為己有的那些人。

如果是按照自然的形態成長,在競爭中拚博前行,就應該是以自我為本位生存下去。“自己怎樣做才好呢?”“怎樣才能成功呢?”“怎樣才能自我實現呢?”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未來這一點上,對他人的事情真是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將來、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出人頭地等等,整天就是從各個角度思考自己的事情。

我自己就曾經是這個樣子,因此完全沒有責備年輕人的資格。和年輕人一樣,我在學生時代考慮的也是自己的事情。當然,學生時代是學習的時代,而所謂學習是為自己學習,而學習結束的時候,學得的東西將還原給社會。因此在學生時代為自己投資,為自己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這絕不是值得譴責的事情。

我在這裏想向年輕人所說的是∶從我的經驗來看,在我想著“自己想要成功”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到幸福。想著“自己如果不成功也就不會幸福”,隻知道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總的來說是容易受傷的,並被自卑感和嫉妒心所折磨,而當你把自己的心放出去,和其他人一起成長,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們所要做的,隻是承認自己的心境

幸福的人不太說別人的壞話或對別人進行批判。

“一定要把別人說得很壞”這種心情,意味著這個人是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太說別人的壞話或對別人進行批判。

說別人的壞話,中傷別人,或者自卑的人,總是抱有“自己沒有被承認”的心情。為了反抗這種心情,心靈搖擺在“攻擊他人或折磨自己”這兩個極端中。

如果在性格上要強好勝,就會去攻擊他人,“說別人的壞話”,“揭短批判”,“背後講究人,排斥,孤立”,“設陷井”等等,各種方法無所不用,總之就是欺負人。而性格偏於內向和靦腆的人,就欺負自己。首先是從自卑感開始。

“腦子不好,氣質不好,外表不好,爹媽也沒給好的容貌,家裏貧窮, 爹媽的狀況也不怎麼樣”等等,所有一切都會成為自卑的材料。

“列舉和別人比較起來自己的種種不幸,為自己辨護,自我安慰,情緒低落,充當悲劇的主人公”——抱有如此心境的人應該很多。把自己當做悲劇的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而安慰自己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得到了拯救,在如此的自我安慰中度過歲月的人也很多。

還有的人兼有欺負自己和攻擊別人的兩種心情。這樣的人多是本來能力很強,人也要強,但又很纖細的類型。自己回家以後就欺負自己,一個人自我折磨,哭泣,而一來到他人麵前,就說別人的壞話,攻擊別人,吹噓自己,貶低別人,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人。

一看到這樣的人,周圍的人就會覺得他是具有攻擊性的,難以相處的人。可是這樣的人一旦回到家以後,就會抽抽涕涕哭了起來,或很後悔,甚至厭惡自己,想去死。其實我們要做的,隻是承認自己的心境而已。

成為給他人帶來成功的人

希望你成為能使他人幸福的人,成為能使他人成功的人,這將是你的成功之路

我如此地講了很多,而實際上我自己也經受過上述所有的心情。

時過境遷,這些雖然已經成了過去的故事,但是對此時此刻,心靈不得不在這兩個極端搖擺的人來說,從這種痛苦的旋渦中逃出也許是非常困難的。

我在擺脫苦難以後,得到了一個簡單的悟境,這是我在20多歲時經過數年間精神格鬥的結果。把這個悟境用最平易的語言說明,就是我們前麵說過的在以自己為本位,思考自己要成功,自己要幸福的時候,就不能幸福,也不能成功。因為人一旦隻為自己,世界就會將他排擠出去。

在這裏我發現了在考慮“使他人幸福”,“讓他人成功”的時候,自己就會成功。

這雖然是非常單純的真理,但是無論什麼樣的世界性宗教,都內包如此的教義。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黃金定律”,它必然存在於各種世界性的事物中。

以自我本位的生存方式生活,無論如何也無法注意到這個真實。如果不遭受一次挫折和逆境,就無法知曉這個真理。

向走上社會的人贈送臨別贈言時,如果你隻說一句話,就要說∶“希望你成為能使他人幸福的人,成為能使他人成功的人,這將是你的成功之路。”換句話來說,這是走上實際社會的時候,自己究竟是成為成功者還是失敗者的分水嶺。”

把自己的幸福幻化到別人的幸福裏

顧客不會去關心售品處的店員是否達成目標。目標的達成隻與店員自己的工資及出人頭地相關。

語言是抽象的, 並不需要光說天才和偉人的話。隻要舉一下具體的例子我們就會很容易明白,無論在什麼樣的職業中,當你為別人著想時,就會成功。

以漫畫家為例,如果他帶著“希望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快樂”這種想法作畫,也許就會成功。如果隻想畫自己想畫的東西,就很難成功。

出租車司機也是如此,客人多是很珍惜時間的,如果能夠真正做到每天都“準確無誤把客人送到想去的地方”,那也可以說是一個成功者。

學校的教師也是如此。如果是嘔心瀝血,思考如何讓每一個孩子都揚長避短,健康成長,成為有用的人才,並悉心指導學生的教師,也可以說是一個成功者。

在教師之中,有的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每天就是消磨講課的時間,這樣的昏庸的教師恐怕難以得到幸福。在英語中,在談到“消磨時間”時,說的是“kill time”,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嚴厲,但是消磨時間真的是在殺掉時間。

“在自己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但是能在這裏相遇,是一生隻有一次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一期一會’(1)。” 並希望“在每個人那裏留下一點什麼”,如此活著的教師,也可以說是成功者。

在公司工作也是如此。如做營業工作的,要做定額,就是百貨店裏的女店員,也有定額,要被指示:“一天要賣多少,一個月要賣多少,一年要賣多少,一定要完成這些銷售定額。”而女店員也必須能夠把這些定額賣出去。但是,因為“一定要完成這些定額”而拚命工作的人和考慮“為了使別人得到幸福而工作”的人之間,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比如說,一個人在百貨公司就職,被分配到婦女服裝售品處,盡管是新職工,也必須完成日銷售目標、月銷售目標和年銷售目標。

但是這樣的目標是不能說給客人聽的。就是你對客人說∶“今天我的目標是50萬日元,從現在開始還必須賣出去20萬日元,為了讓我達成目標,請顧客快來買”,也不會有顧客來買,大家都什麼也不買就從這裏走過去了。顧客不會去關心售品處的店員是否達成目標。目標的達成隻與店員自己的工資及出人頭地相關。

而婦女服裝售品處的店員如果在賣服裝的時候從顧客著眼,細心考慮“什麼樣的服裝適合這個顧客呢?”“這個顧客穿什麼樣的服裝能顯得更美麗呢?”“怎麼樣才能使這個人更有魅力,怎麼樣才能使她的丈夫和戀人更愛她呢?”“什麼寶石對這個人更合適呢?”那這個店員就會走向成功。

使他人走上幸福之路,在他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也使你自己走上幸福之路。我衷心希望大家把這一點留在腦海中的一隅,因為這是走向成功的簡單的方法。

不是在別人那裏,而是在自己這裏發現未來

使自己的心情轉變到“希望他人成功,希望他人幸福”,就是打開了被承認的道路

作為人來說,總是要以自己為本位,以自己為中心。其實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改變思考方法,使自己的心情轉變到“希望他人成功,希望他人幸福”這一點上來。當你站在這樣的立場的時候,你作為一個社會人,就是打開了被承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