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撒切爾夫人大事記
1925年10月13日 出生於英國林肯郡格蘭瑟姆。
1943年10月 進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就讀化學係,加入牛津大學保守黨。
1946年10月 當選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
1948年秋 作為牛津大學畢業生協會代表參加保守黨年會。
1949年3月 正式成為達特福德市保守黨議員候選人。
1951年12月13日 與丹尼斯·撒切爾結婚。
1953年 生下雙胞胎兒子馬克、女兒卡羅爾,並成為律師,也是英國第一個成為稅務律師的女性。
1955年8月 擔任保守黨律師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59年10月8日 擔任芬奇利選區議員。
1961年10月 擔任保守黨麥克米倫首相政府養老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
1964年10月 工黨上台執政,成為保守黨影子內閣養老金事務發言人。
1965年10月 成為保守黨影子內閣住房和土地事務發言人。
1966年 成為保守黨影子內閣財政和經濟事務發言人助手。
1967年10月 成為保守黨影子內閣燃料和動力事務發言人。
1968年 成為影子內閣交通事務發言人。
1969年10月 成為影子內閣教育事務發言人。
1970年6月 保守黨贏得大選,擔任希斯政府教育和科學部大臣。
1974年2月 工黨贏得大選,擔任影子內閣稅務發言人。
1975年2月 成為保守黨領袖。
1976年11月19日 組建影子內閣。
1979年3月 艾雷·尼夫因愛爾蘭共和軍放置的炸彈爆炸身亡。
1979年5月3日 贏得大選,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1979年6月7日 歐洲議會選舉。
1979年6月12日 預算法案。
1979年6月28日 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峰會。
1979年8月 出席在盧薩卡舉行的英聯邦國家首腦會議。
1979年11月 出席都柏林歐洲理事會,英國預算負擔之爭。
1979年12月 訪問美國。
1980年1~4月 英國鋼鐵業罷工。
1980年5月 伊朗大使館恐怖劫持案件。
1981年3月 愛爾蘭共和軍成員絕食。
1981年11月 再次當選保守黨領袖。
1982年4月2日 阿根廷軍隊攻占馬爾維納斯群島。
1982年4月3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502號決議。
1982年4月5日 英國海軍艦隊開赴馬島。
1982年6月14日 阿根廷軍隊投降。
1983年6月9日 再次贏得大選,連任首相。
1983年10月25日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
1984年3月8日 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
1984年10月12日 布萊頓飯店爆炸,幸免於難。
1984年12月19日 在北京和中國簽訂《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85年9月9日 漢茲沃斯暴亂。
1985年9月28日 布裏克斯頓暴亂。
1985年12月3日 盧森堡歐洲理事會。
1986年1月28日 人頭稅綠皮書公布。
1986年8月3日 英聯邦國家首腦峰會特別會議在倫敦舉行,會議內容圍繞南非問題展開。
1987年6月11日 第三次贏得大選,連任首相。
1987年10月6日 保守黨年會,放棄逐步引入人頭稅的決定。
1988年1月4日~8日 訪問非洲。
1988年3月15日 預算案降低標準所得稅稅率。
1989年6月26日 馬德裏歐洲理事會。
1989年11月 傑奈爾·勞森辭職。
1989年12月5日 在保守黨領袖競選中擊敗安東尼·邁耶。
1990年3月31日 特拉法加廣場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和騷亂。
1990年10月27日 羅馬歐洲理事會。
1990年11月1日 傑弗裏·豪辭職。
1990年11月24日 宣布不再參加保守黨領袖競選第二輪投票,作為首相最後一次在下議院發表演講。
1990年11月28日 辭去首相職位,保守黨領袖約翰·梅傑繼任。
1992年 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1993年 擔任美國南弗吉尼亞的威廉與瑪麗學院第21任名譽校長。
1993年 出版自傳《唐寧街歲月》。
2001年12月 50周年結婚紀念日度假期間出現中風。
2002年3月 再次中風並加重,宣布不再發表公開演講。
2003年6月26日 丈夫丹尼斯·撒切爾去世。
2005年10月13日 舉行80大壽壽宴。
2005年12月7日 因眩暈住院一晚。
2006年9月 出席美國華盛頓“9·11”恐怖襲擊5周年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