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被政治撕裂的女人
夕陽,山巒。2013年4月17日,乾陵神道兩旁的61尊番臣石像早已失去了頭顱,但仍像千年前剛剛佇立在那裏時一樣的謙恭,刻有8條螭龍的無字碑頭早已鐫滿了字。
朝陽,人群。倫敦民眾仍然像關注過往裏發生過的任何一件大事一樣,矗立在街道兩旁。大本鍾除了1965年溫斯頓·丘吉爾去世外首次暫停報時。
穿過1308年的歲月,這兩個女人的陵墓和葬禮仍然隔著8個時區和9000千米。
一個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女皇帝,一個是英國唯一的女首相,她們之間的差異多於相同,但兩者都是被政治撕裂的女人。
在奮力廝殺中一步一步走上權力巔峰,一路上,被撕裂的不僅是屬於男人領地的權力殿堂,還有她們自己的人生。
挑戰整個傳統的改革,態度堅決的戰爭,關係疏遠的兒女,隔著千年的歲月變遷,她們膜拜著權力,挑戰著自我,經曆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
相比1000多年前的唐朝,撒切爾夫人的英國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女王,但真正的權力中心卻是唐寧街10號,一個先前從未有過“女主人”的地方。
從格蘭瑟姆市的雜貨店,走到唐寧街10號的首相辦公室,撒切爾夫人用了54年。
這54年裏,從競選中幫忙折疊傳單的小女孩到在人群中張開雙臂接受歡呼的政治家;從多次失敗的議員候選人到連任3屆的首相;從因性格強硬而求職失敗的學生到在唐寧街10號裏運籌帷幄贏得馬島戰爭的指揮官,撒切爾夫人和1000多年前奠基了盛唐氣象的女人一樣,重塑了英國的輝煌。
這54年裏,從私有化的功臣到加大階層差距的罪人;從奪回領土的英雄到造成失業的禍首;從瓦解了蘇聯的推手到摧毀民眾福利的女巫;從一呼百應的首相到兒女疏遠的母親,撒切爾夫人仍然和1000多年前的那個女人一樣,為政治付出了自己的代價。
在位已經整整61年的伊麗莎白女王第二次參加首相的葬禮。
溫斯頓·丘吉爾、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哈羅德·麥克米倫、亞力克·道格拉斯—霍姆、哈羅德·威爾遜、愛德華·希斯、詹姆斯·卡拉漢、瑪格麗特·撒切爾、約翰·梅傑、托尼·布萊爾、戈登·布朗、戴維·卡梅倫,站在肅穆人群裏參加葬禮的女王在60年裏經曆了12位首相,但這其中隻有躺在棺木裏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和她一樣是女性。
女王和撒切爾夫人在被男性霸占的英國政壇裏相互陪伴前行了11年。
多年前,女王曾經看到過剛剛進入政治界探險的撒切爾夫人公開發表的文章:“如果伊麗莎白女王真的能夠消除對於有抱負的女性登上高位的偏見,那麼女性真正解放的新時代就來臨了。”
1979年,53歲的女王在白金漢宮準備接見贏得了大選的54歲的撒切爾夫人,她將會授予帶著謙恭來覲見的撒切爾夫人組閣的權力。即位整整26年,她終於等到了和她一起站在權力之巔的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