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責任就是競爭力(1 / 3)

第四章 責任就是競爭力

責任就是競爭力

員工的責任心就是企業的競爭力。決定一個企業成敗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所有的成員有沒有責任意識,能否擔得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責任保證了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一家想以競爭取勝的公司都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有責任感。沒有富有責任感的員工,企業就無法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企業也就無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

德國是奔馳、寶馬的故鄉。麵對奔馳、寶馬,你一定會感受到德國工業品那種特殊的技術美感。從高貴的外觀到性能優異的發動機,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極好地體現出德國人對產品完美的無限追求。德國貨有如此高的品質,以至於在國際上成為“精良”的代名詞。

那麼為什麼德國的這些產品就能獲得這樣的好口碑呢?這受益於公司員工的責任感。他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不放過任何一個瑕疵,因此,最後的成品才能廣受好評。正是責任感讓奔馳、寶馬成為國際品牌。

員工的責任心就是企業的競爭力。決定一個企業成敗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所有的成員有沒有責任意識,能否對得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海爾的一位員工說:“我不管是在自己家裏,在朋友家裏或是大街上,時時都會把別人對我們海爾的意見記錄下來。”這就是海爾人的責任意識,這就是海爾為什麼能成功的秘密。

在IBM公司,每一位員工都有一種意識——我就是公司的主人,並且對同事的工作和目標有所了解。員工主動接觸高級管理人員,與上司保持有效溝通,對所從事的工作更是積極主動,並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

在IBM公司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無論這個人是管理者、普通員工、顧客,還是競爭對手。IBM公司尊重每一個員工的想法。在IBM,每個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變,公司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進步,都與個人密切相關。雖然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企業理念,卻對所有的員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不僅是IBM,許多著名的公司都已經認識到讓員工發揮自身優勢的重要性。

美國惠普公司創建於1939年,該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業績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對人的重視、尊重與信任的企業精神聞名於世。惠普的創建人比爾·休利特說:“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視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員工都想把工作幹好,有所創造。隻要給他們提供適當的環境,他們就能做得更好。”

3M公司鼓勵所有的員工提出新點子,可粘貼的小記事本就是一個普通員工的發明,現在它已經是辦公室文員案頭必備的辦公用品。

蘋果電腦公司認為,“人人參與”、“群言堂”的企業文化是公司生命力的源泉。蘋果公司願意發現每一個員工智力的閃光點,他們鼓勵每個員工說出對新產品開發的想法,發表自己的創意。正是這種人人參與的企業文化構築了蘋果公司最堅實的基礎。所有這些成功企業的經驗帶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有責任心的員工是企業的棟梁,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每一名員工都應當意識到自己對公司的責任,並為公司的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關於員工責任感,一名企業經營者曾講述過這樣一段親身經曆:

有一次坐公共汽車,等了很久,公共汽車終於來了,大家“呼”的一聲蜂擁而上,有限的空間立刻擠得密不透風。也許是壓得太沉,車子走了一段路後,“咣”的一下在馬路中央拋錨了。司機下車檢查了半天,無奈地對大家說:“沒辦法,請大家幫幫忙,把車子推到路邊。”

大家隻得下車,隻有三個人下車後主動來到車後,和售票員一起推車;一部分人在旁邊看著,嘴裏不停地埋怨;還有些人或許有“急事”,準備另找車子。

開始,四個人吃力地推著,但推不動車子,在售票員的再三招呼下,又加入三個人。人多力量大,很輕鬆地就將車子推到馬路邊,推車的人沒有一句怨言。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拋錨”的情況,也有像上麵那樣的三種人:

(1)有的人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會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2)有的人會持觀望的態度。

(3)還有人毫無責任感,身邊的事似乎與己無關,遇到問題不聞不問,一走了之。

其實,這輛車子就好比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富也好,窮也罷,都是我們大家的:車況好時,我們坐在上麵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車子壞了,走不動、推不動時,我們不能拋棄它,要愛惜它,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它,更要明白這是我們的責任!隻有人人都盡了自己的責任,車子才能再次發動起來,載著我們順利前進。

閱讀思考:

1.對“責任就是競爭力”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你在上班途中,遇到過公共汽車拋錨的事情嗎?在售票員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

責任就是生產力

隻要員工擁有了對企業的責任感,就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而忽視對企業的責任,必會對企業生產造成負麵影響。

卡爾先生是美國一家航運公司的總裁,他提拔了一位非常有潛質的人到一個生產落後的船廠擔任廠長。可是半年過後,這個船廠的生產狀況依然不能夠達到生產指標。

“怎麼回事?”卡爾先生在聽了廠長的彙報之後問道,“像你這樣能幹的人才,為什麼不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激勵他們完成規定的生產指標呢?”

“我也不知道。”廠長回答說,“我也曾用加大獎賞力度的方法引誘,也曾經用強迫壓製的手段威逼,甚至以開除或責罵的方式來恐嚇他們,無論我采取什麼方式,都改變不了工人們懶惰的現狀。他們就是不願意幹活,實在不行就招聘新人吧,讓他們走人!”

這時恰逢太陽西沉,夜班工人已經陸陸續續向廠裏走來。“給我一支粉筆,”卡爾先生說,然後他轉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白班工人,“你們今天完成了幾個生產單位?”

“6個。”

卡爾先生在地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醒目的“6”字以後,一言未發就走開了。當夜班工人進到車間時,他們一看到這個“6”字,就問是什麼意思。

“卡爾先生今天來這裏視察,”白班工人說,“他問我們完成了幾個單位的工作量,我們告訴他6個,他就在地板上寫了這個‘6’字。”

次日早晨,卡爾先生又走進了這個車間,夜班工人已經將“6”字擦掉,換上了一個大大的“7”字。下一個早晨白班工人來上班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大大的“7”字寫在地板上。

夜班工人以為他們比白班工人好,是不是?好,他們要給夜班工人點顏色瞧瞧!他們全力以赴地加緊工作,下班前,留下了一個神氣活現的“10”字。生產狀況就這樣逐漸好起來了。不久,這個一度是生產落後的廠子比公司別的工廠產出的都要多。

卡爾先生就這樣巧妙地達到了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他用一個數字激起了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意識。而這種責任感使得員工充分發揮出他們的能力,從而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

這個故事也說明了,隻要員工擁有了對企業的責任感,就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而忽視對企業的責任,必會對企業生產造成負麵影響。

某家電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發生了一起管理“事故”:5號車間有一台機器出了故障,經過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檢查,發現原來是一個配套的螺絲掉了,怎麼找也找不到,於是,隻好重新去買。可是根據公司內部規定,必須先由技術工作人員填寫采購申請,然後由上級審批,之後再經過采購部部長審批,才能由采購員去采購。

可是,問題又出現了。市內好幾家五金商店都沒有那種螺絲,采購員又跑了幾家著名的商場,也沒有買到。

幾天很快就過去了,采購員還在尋找那種螺絲,可是工廠卻因為機器不能運轉而停產。這還得了,於是,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不得不介入此事,認真打聽事故的前因後果,並且想方設法地尋找修複的方法。

在這種“全民總動員”的情況下,技術科才拿出機器生產商的電話號碼。於是,采購員就打電話問哪裏有那種螺絲釘賣。對方卻告訴他,你們那個城市就有我們的分公司啊。你去那裏看看,肯定有。

半個小時後,那家分公司就派人送貨上門了。問題就此解決。可是之前尋找哪裏有螺絲釘,就用了一個星期,而這一個星期公司已經損失了上百萬元。

現在,工廠裏的設備繼續運轉,大家又恢複到了從前的工作狀態。在不久之後的公司大會上,有人再次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采購部部長說:“從這次事故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公司某些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從技術科提交采購申請,再經過各級審批,到最後采購員采購,這一切都沒有錯誤,都符合公司要求,可是結果卻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問題在哪裏?竟然是因為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沒有寫上機器生產商的聯係方式,而其他各部門竟然也沒有人問問。”

一個簡單的電話號碼,卻實實在在地阻礙了生產,造成了上百萬元的損失!

這是一個因員工責任心缺失而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典型案例。如果這個工廠的員工都多一點責任心,相信這個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得到解決,也絕不會對企業的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

正反兩方麵的案例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員工的責任心就是企業的生產力。員工責任心強的企業必會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取得更長遠的發展。

閱讀思考:

1.對“責任就是生產力”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2.因為一點小問題,各個部門相互推諉的事情,在你的工作中遇到過嗎?現在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責任就是創造力

責任心就是創造力,隻有心中常存責任感,多要求自身的創造,才能具備一流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和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