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寒冬正在逼近?(1 / 3)

寒冬正在逼近?

科技視野

作者:王紹武

近幾年,國內外經常出現各地遭遇嚴寒天氣的報道。一方麵人們被告知全球氣候變暖,一方麵又是寒冬的頻繁出現,這不是彼此矛盾嗎?

其實,二者並不矛盾。最新研究表明,頻頻光顧的寒冬可能是氣候變暖的結果。

氣候是不是變暖了?

如今,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逐漸得到廣大公眾的認可。特別是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各地冬季很少出現強寒潮天氣,夏季的最高溫度經常突破40℃。

那麼,氣候是不是變暖了?要判斷全球氣候是否變暖,不能隻看一時一地,而要看全球平均氣溫的長期變化趨勢,如100年中氣溫上升多少,30年中上升了多少。19世紀50年代開始有了較多的儀器觀測溫度記錄,所以人們建立的溫度序列,大多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世界上共有3個不同的全球平均溫度序列。由於收集的資料及分析方法不同,3個序列的結果略有出入。根據這3 個序列,從20世紀的最初10年到21世紀的最初10年,全球平均溫度分別上升了0.84℃、0.81℃及0.79℃。因此,可以粗略地講,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8℃。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在1750年之後才顯著增加的,所以研究人員經常把1750年看作工業化前,因此人們有時也說,相對工業化之前,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8℃。但是,這隻是一種近似的說法,因為19世紀50年代之前缺少係統的溫度觀測。不過,無論如何,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了。早先國際上還有些人懷疑氣候變暖的結論,後來由於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氣候確實是變暖了,因此,現在懷疑氣候變暖結論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

氣候為什麼變暖了?

氣候為什麼會變暖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自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燃燒了愈來愈多的煤、石油、天然氣,再加上砍伐森林,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1750年前後的280ppmv上升到2011年的390ppmv,即:在200多年中增加了40%左右。ppmv代表百萬分之一大氣的體積。從中不難看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絕對分量是不大的,隻有大氣總體積的萬分之三。但是二氧化碳的變化對氣候卻有重要的影響。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作用好像溫室的玻璃窗一樣,不會影響到太陽輻射照射到地麵,但能吸收地麵放射的輻射,從而使地麵保持較高的溫度,人們把二氧化碳的這種作用稱為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大氣的保護,地球表麵的溫度就會降到-18℃,而不是現在的15℃左右。也就是說,大氣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麵的溫度升高了33℃。可見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包圍,我們是無法生存的。現在人類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進一步增加,這就使溫室效應加劇,進而導致氣候變暖。

但是,全球氣候變暖是不是溫室效應加劇的結果,或者說是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呢?這在過去20年中始終是一個被人們熱烈討論的問題,至少已經進行了5~6輪論戰。從20世紀末開始有人提出氣候沒有變暖,並且認為如果變暖也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到2009年的“氣候門”事件,懷疑氣候變暖論者弄虛作假,以及2010年提出氣候變暖是否停滯了。這些爭議時起時伏,但都以氣候變暖論支持者的勝利告終。

現在諸多證據使氣候變暖懷疑論的空間愈來愈小了。“氣候門”也關閉了。還有一批非氣候工作者,獨立地收集了更多的溫度觀測資料,建立了世界上第四個全球平均溫度序列,但結果卻與原有的3個序列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氣候確實是變暖了。盡管近10年內溫度升高不大,但這10年仍然是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10年。而且國際範圍氣候模擬研究有了巨大的進步,建立了地球係統模式,這些模式的計算均表明,現代氣候變暖有很大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加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