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溶液穩定性考察 將葛根芩連片於5種不同的pH溶出介質中進行溶出度測定,依法操作,將供試品溶液分別於不同時間點測定供試品9個主要成分的峰麵積,並以葛根素保留時間計算各個峰的相對保留時間,葛根芩連片中主要成分在2 h之內穩定性良好(RSD<;5%),穩定性實驗數據。
3 結果
3.1 溶出曲線的測定結果
取本品製劑,在上述5種溶出介質中進行溶出曲線測定,以取樣時間為橫坐標,以溶出度為縱坐標,繪製溶出曲線圖。
3.2 溶出數據分析
3.2.1 采用非模型依賴法-相似因子法(f2)分析 相似因子f2的數學表達式為:
f2=50×log1+1/n∑nt=1Rt-Tt2-0.5×100
其中Rt和Tt分別為參比藥物和試驗藥物在時間t時的溶出度,n為測定時間點總數。一般認為f2在50~100,可認定兩者的釋放行為相似。本實驗將不同溶出介質中2號峰(葛根素)的溶出曲線作為參比對照曲線,相同溶出介質中其他峰的溶出曲線和參比對照曲線進行比較,以考查葛根芩連片中的9種成分在溶出介質中釋放特性。複方葛根芩連片中主要成分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比,計算f2結果。
3.2.2 複方葛根芩連片劑中9種成分溶出行為聚類分析 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對複方葛根芩連片中9種成分於不同溶出介質中的溶出曲線進行聚類分析,即將每個測定條件下的9種成分溶出曲線看成是5維空間上的9個點,以2號峰(葛根素)為參比峰,采用層次聚類法對上述不同溶出介質中各個峰的溶出行為進行分類。
3.2.3 體外溶出結果小結 采用上述2種方法對溶出曲線相似性進行評價,可以看出:根據相似因子計算結果表明,4號峰所代表的成分的體外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的溶出行為最接近,在4種溶出介質中兩者的f2值均大於80,僅在pH 1.0的鹽酸溶液中二者相似性略低。7號峰所代表的成分的體外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的溶出行為相差最遠,在4種溶出介質中兩者的f2值均小於50,僅在pH 4.0磷酸鹽溶液中二者溶出行為表現為相似。3號峰、5號峰所代表的成分和6號峰(小檗堿)在5種溶出介質中的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的溶出行為相似性良好。
根據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在pH 1.0溶出介質中1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最為接近,4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差最遠;在pH 4.0溶出介質中4
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最為接近,9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差最遠;在pH 6.8溶出介質4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最為接近,7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差最遠;在水介質中4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最為接近,7號峰和9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差最遠;在pH 7.4溶出介質中3號峰和4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最為接近,1號峰和7號峰所代表的成分溶出行為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相差最遠。
以上的分析結果表明,盡管2種分析和評價方法不同,分析結果略有差異,但分析和評價的結論基本一致。
4 討論
本實驗選擇了pH 1.0,4.0,6.8,水和pH 7.4共5種溶液作為溶出介質,分別模擬複方葛根芩連片在胃液和不同腸段腸液中的溶出。以葛根芩連方中9種主要成分的溶出作為研究對象,考查其在不同溶出介質中溶出規律及特點,根據體外溶出能更好地預測其在體內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情況[6-7]。
本研究表明,複方葛根芩連方中9種主要成分在溶出介質的溶出不完全具有同步性,峰7和峰8(黃芩苷)所代表的成分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溶出同步性相差較遠,峰3,4,5,和6(小檗堿)所代表的成分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具有完全的溶出同步性,峰1和峰9與2號參比峰(葛根素)也具有較一致的溶出同步性。這種溶出同步性表明,這幾種成分在任意時刻的釋放至溶出介質中各組分比例保持不變,並且這種比例的恒定與幾種成分在複方葛根芩連中配比一致,這種同步釋放正是體現出了中藥配伍的特點。
模擬生物介質的溶出度方法在建立體外溶出和體內吸收相關性方麵至關重要[8],並且通過藥物製劑體外溶出曲線計算溶出指數[9],這也是生物藥劑學分類標準的補充,因此溶出度研究也是課題組建立CMMBCS的重要研究內容。課題組在CMMBCS的研究過程中,對中藥的溶出度評價方法按照由簡至繁的過程不斷推進,從單味藥材散劑[10]深入到本研究的複方中藥片劑,從單一成分溶出度評價深入到本研究的多成分溶出度評價,並重點關注可能引起吸收時序差異的溶出同步性問題。本研究建立的葛根芩連片中9種主要成分的體外溶出曲線測定方法,雖不能做到每種成分的明確定性,但卻探索到了一條繞開對照品種類瓶頸限製而進行生物藥劑學相關研究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杜冠華,王月華,張冉,等.多成分多靶點是對中藥作用機製的表麵認識[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9,11(4):480.
[2] 商洪才,高秀梅,離利平,等.丹參三七組方配比優選及信息綜合評價[J].藥品評價,2005,2(3):209.
[3] 金慧,王彥,閻超.葛根芩連湯入血成分的歸屬[J].中國中藥雜誌,2008,33(22):2687.
[4] 中國藥典. 一部[S].2010: 265.
[5] Chen L, Liu J. Fingerprint comparison between Gegen Qinlian preparations of three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forms including decoction, dispensing granule and pill[J]. Chromatographia, 2009,69(1):123.
[6] Brater D C.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loop diuretics[J]. Drugs, 1991,41(S3):S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