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要別人順從自己,而從不考慮人家是否心甘情願。在他們看來,所謂朋友,就是要順從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實際上,這種人的周圍是不會有多少真朋友的。經常幹涉別人的自由,對方心裏肯定不痛快,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關係破裂。
愛是一種愉快和喜悅的感覺,這種感覺不隻是發生在你所愛的人身上,而且還發生在被愛涉及的所有人身上,當然也包括你自己。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很幸福。愛這種感覺會使人覺得到處都充滿了美和快樂。被愛的陽光照射的人會覺得自己非常堅強、寬厚,而且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愉快相處。
和別人一起做一些愉快的事情,並且多多益善。不管是幹什麼事情,隻要使雙方愉快就行。比如一起就餐、郊遊、旅行、聽音樂會、看電影、看戲、打球、打牌、逛街等等都可以。要設法使雙方由衷地快樂相處,共享愉悅和滿足。心情不愉快又不準備向朋友傾訴時,則不宜相處,以免引起誤會。
要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應當盡可能地順從別人,不要攻擊別人,尤其是不要觸及別人的傷疤,多說別人想聽的話,尤其要多聽別人想說的話。
當一個人竭盡全力使別人喜歡自己的時候,可能會降低他自身的價值。因為他的許多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缺乏鮮明的個性,因而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別人很可能會這樣說:“他呀,整天都是那個樣子,一點也沒有個性,老是急著討好別人。”
被別人喜歡的正確方法,就是培養自己討人喜歡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培養鮮明的個性,如豪放、直爽、真誠等,以吸引大批有良知的人在自己周圍,而不要一味迎合。換句話說,你隻需吸引能被你吸引的人,而不是每個人。
假如一個人在什麼問題上都附和別人,毫無主見,或者有主見也不敢表達出來的話,就很難贏得有識之士的喜歡。所以,不能無原則地附和別人,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該讓步的堅決不讓步。
關心別人,也是編織人際關係網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首先要學會“領會”別人的感受,而這可以先從分析自身的經曆入手。一個人倘若能記得住自己的感受,通常也可以體會到別人在相同情況下的感覺。例如,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有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希望有人來看望你或陪陪你。所以,當你的好朋友生病時,你會立即想到他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你自然就會承擔起這個任務。
假如對方願意的話,你可以盡量多了解你的朋友、同事的感覺、經曆和現在的生活。要盡量記住他們所說的話,並且嚐試著體會他們的經曆和感受。你越這樣做,就越覺得容易體會別人的經曆和感受,而且做起來也就越自然,你也會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人越來越密切了。事實證明,越是關心他人的人,就越是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歡。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或不幸時,周圍的人大都會深表同情並盡可能地加以安慰。而當一個人成功時,周圍的人卻不願和他在一起分享快樂,這也許是妒嫉心所引起的反應。如果一個人真的是出於妒嫉而對朋友的成功表示冷漠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非常差勁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有什麼快樂的事,你就去真誠地祝賀他,以擁有這樣的朋友為榮,並分享他的快樂。這將使他感到更快樂。
盡管你不是哈佛畢業生,沒有廣泛的人際關係,但如果你能積極地與人相處,同樣可以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網。這是每一個職場中人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