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傳說這世間有三千大千世界,風俗、文明、文化各有不同。
而就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有這樣一個世界,文明消泯,仙神隕落,天道崩解!
懵懂之修,妄圖通明大道;而渺小如塵埃的凡人,卻胸懷登入仙境的野心!
先賢有言,大道崩解,世無規則!
是以凡開脈者,皆可得天地之厚!
修仙之風,便在此間,悄然興起,日漸興盛!
……
靈州極東之地,是一片青巒疊嶂的群山,山中常有紫氣騰起,祥雲瑞霧,自山中而出!
傳言這裏是仙人居住之所,其山環拱如囊,靈氣自東而來,彙入囊中,久聚不散,青山因此得名青囊。
青囊山下,凡人世間,即便是路邊三歲小童,也會背誦近古傳下的幾句仙家詞句,柳絮飄搖,正是三月鶯飛之時,仙山之下的古鎮紅葉鎮,亦是最為熱鬧繁忙的時候。
蕩漾著春波的綠水從鎮中穿流而過,水中倒映著白牆墨頂的瓦屋,一排排連接成行,道旁還占著幾株柳樹,幾個半大孩童,手裏捏著糖葫蘆、竹蜻蜓,嬉戲正歡。
街口盡頭,臨近石板橋的,是一家竹木搭建的簡陋茶棚,灰布衣袍的說書人拱手唱諾,鑼聲喧響,最是人氣鼎盛!
“天下皆濁吾為清,
胸中五氣透虛冥。
從來人間稱領袖!
半道青山半邊雲。”
“好!”
他說得激動,聲音抑揚頓挫,高時高亢,低時委婉,說到最後一句時,更是擲地有聲,登時引起一陣叫好!
“卻說這天下凡人天上仙,仙上第一,紅葉洞天!
有載紅葉道君當年升仙之時,世俗之物,曾置於青囊,落於山中!繼而羽化登仙!
青囊本是非凡物,竟是日夜見漲,一日一寸,百日一丈,百年成丘,萬載為山!是為青囊山!”
“青囊山上青囊宮,青囊宮內青囊仙!”說書人一陣搖頭晃腦,衣帶飄搖,恍若登仙而去,仙山暮雲,不知歲月幾何!聽者自是羨豔!
他所說的青囊宮,正是這方青山上依山而建的青囊學宮!
學宮之名,來源於遠古大周仙國。
《道經》中有載:“天子立學宮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也。”
先賢有言,大道崩解,世無規則!
是以凡開脈者,皆可得天地之厚!
自此天下各宗各派,廣開方便之門!
此後學宮亦不再僅僅是行禮樂宣德化之所,而這種學宮的模式,也逐漸為廣大修士所接受!
連同一些古老宗門,也逐漸改弦易張!
最為著名的,便要論中州浩土的稷下學宮、問天學宮等幾大學宮!
一些曆史比較悠久的小宗門,自然也隨之不斷革新,以致發展至今!
石板橋上,幾名青衣袍服的秀士穿橋而過,聽得說書人口中之言,輕佻瞥了一眼,容色輕蔑,哂笑不及!
“無知凡人。”一麵貌儒雅者嗤之以鼻,“怎知仙道!”
仙道!修仙者!
這也是個近古的詞兒。
追溯遠古,仙道魔道,隻統稱修真者練氣士,一直延續到近古,紅葉道君一人獨挑仙魔兩道,自此仙魔已有合流之勢。
世事無常,隨著學宮製度推行,越來越多的凡人加入修士行列,練氣,這道神秘麵紗,也逐漸被揭開些許!
天地陰陽兩分,所謂仙道,為陽屬,煉化清氣;而魔道,為陰屬,煉化濁氣!
自此,除去一些影響極大的邪修之外,煉化陰性靈氣之修,逐漸為人所接受!
甚至一些化形妖族,偶爾也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人族修士聚集之處!
世稱:清濁合流!
然人間之道,陽盛而陰衰,自此魔道的說法漸漸消泯,唯獨餘下仙道!
青囊山上青囊宮,青囊宮內青囊仙!世人隻知仙道好,卻不知道不複存,清濁合流!
所謂仙道,比之凡俗,亦沒有多少差別!
修仙者的世界,亦不過是另一方更為廣闊的凡塵俗世罷了!
……
幾人偕行,卻聽身旁白麵青衣青年問道:“道兄可聽說近來外宮學生中,有一叫秦宗的,偷偷摸摸闖入靈秀峰丹術係學姐們浴池附近,行那偷窺苟且之事!”
那名儒雅青衣人麵色微皺:“居然敢幹出這種齷齪事來!可有哪位學姐被此人玷汙了麼?”
“玷汙?!這倒沒有。”白麵青衣人嗤笑一聲,“還沒等到學姐們來,就在附近的七風崖邊給摔下去!簡直笑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