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產城一體”模式淺析(1 / 2)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產城一體”模式淺析

宏觀經濟

作者:侯勝蘭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後,新型城鎮化開始被人們所熟知,目前,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產城分離現象較為突出,解決這個問題要借助於“產城一體”,“產城一體”的模式主要有三種,本文將加以論述,並通過固安工業園區、華鎣模式和都江堰模式三個實例對“產城一體”模式進行淺析,探討將產業發展功能、城市生活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結合起來的“產城一體”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產城一體;產業

中圖分類號:G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10-0000-02

新型城鎮化要求在產業發展支撐、社會保障、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城市公共服務的基礎上,農村人口往城鎮轉移,並參與到非農產業之中,城市人口比例由此不斷增加,結果為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鎮地域不斷擴大,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城市的發展要依靠產業,隻有產業發展好了,城市才能壯大,反過來,產業的發展要在特定的城鎮之中。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借助於“產城一體”模式。所謂“產城一體”,是指在一定的城鎮地域範圍內,把產業集群發展和城市發展統一起來,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態功結合發展,選擇特定的主導產業,建立相應的生產服務配套措施,生活及生活配套功能,通過生態的方式組織起來。“產城一體”的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園城一體、產村一體和產景一體。

一、園城一體

“園城一體”是指將工業園區發展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共同發展。產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持續動力,園城一體,要求政府在設立工業園區的時候要將城市建設納入考慮,在園區發展初期,政府選擇主導產業,靠一係列的優惠政策吸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入駐,產業之間關聯性增加,形成產業集聚,產生內部的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效益,同時,為了配合園區內企業創新和研發的需要,企業和科研機構就研發和創新展開合作,產學研緊密配合。城市建設也要穩步跟上園區發展,與園區形成良性互動,園區和城市功能互為融合,耦合發展,為城市帶來軟性競爭力,城市通過完善其綜合服務功能,為園區的產學研發展提供相配套的服務,“園城一體”模式方麵,固安工業園區作了很好地示範。

固安工業園區為“園城一體”模式的代表。目前,固安工業園區形成了三大主導產業,分別為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已達110多億元。借助京津地區豐富的科研資源,構築合作平台,創新合作形式,除了在稅收、政策和資金扶持等方麵的支持外,有以下突出特點,為園區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

一是產城融合。固安工業園區在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良好生態環境的構建。園區以中央公園為核心,建設高品質的現代中等規模城市核心區,核心區內布局有五星級酒店、三甲醫院、幸福廣場、智慧大廈、幸福學校、幸福港灣、體育公園、城市展館等城市基礎配套設施,便捷而人性化的公共設施成了園區吸引並留住相關企業和高端人才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園區綠化麵積達500萬平方米,形成漂亮的城市景觀體係,實現了園區生態環境的持續提升,推動“產城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通過搭建平台,引進科研機構,強化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園區和研發機構展開聯合開發、技術轉讓、人才培養等深層次地合作模式,至今,已有接近40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了園區,其中又有70%的企業與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展開了合作,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三是人才培養形式。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招聘,園區在人才培養上有自己的探索。固安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和對口的學校合作,企業為學校的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同時也為學校提供教學場地,讓高校的學生們有機會深入了解企業,也有利於企業選拔儲備人才,企業通過與這些高校的科研合作,通過技術等手段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對企業來說可謂是一舉三得!

二、產村一體

“產村一體”是指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一體化。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結構特征差異相當大,區域發展非均衡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農村經濟條件薄弱,其經濟發展成果是關係著均衡協調發展是否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綜合考慮村子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區位優勢、自然環境等條件,布局新村落,統籌規劃產業與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構建規模化的優勢產業鏈、產業集群,由此推動“產村一體”發展,產業發展和新村規劃同步於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最終實現農民增收。華鎣市綜合考慮本市條件,通過自身摸索總結出了一套“產村一體”發展路子,華鎣市盡可能地利用自身資源發展,形成了三條發展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