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空氣中都夾雜著死亡的氣息。生靈塗炭、餓殍遍野,貧富分化相當的明顯,大街小巷不是打鬥就是廝殺的聲音。也許這樣的時代沒有純粹,但也就是這樣的時代,它孕育出了純粹,越是邪魔當道才越有正義之士來開天辟地。
這個時代可以是任何的時代,也可以是某個時代,咆哮的戰馬是這個時代的標誌,殘忍的決鬥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選擇。
這本是一個繁華的朝代,他的創建者是一位英明的君王,帶著濟世救民的決心,他帶領著自己的一批批文臣武將披荊斬棘,終於建立了這樣一個王朝,這位活在大家心目中的神一樣的男子就叫安邦,他給自己的王朝取名“濟世王朝”。
助他開疆擴土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當年的軍師宇文智,一個是當時的大元帥上官飛。作為他的左膀右臂,這位君王給他們許下了有福同享的諾言。兩位分別被列入皇家尊親的行列,分為了這個王朝最早的兩個異性王。
濟世王朝的疆土很大,無邊無際。
這個君王對自己的兩個患難兄弟的感情真是感天動地,將肥沃的江南之地賞給了宇文智,賜名“慧王”,意指“最有智慧的人”,而天生好戰豪放的上官飛選擇了遠離中原的草原地帶,賜名“武王”,意指“武功最好的人”。並且他們的王位可以世襲,他希望自己的兩個好兄弟可以和自己一樣子子孫孫享受榮華富貴。
每一代君王在登基前都要對著列祖列宗發誓:自己的有生之年不會背棄先祖的諾言,要善待慧王和武王,若違此誓,那麼自己將和自己的王朝一樣覆滅。
經過了好多代都活的安然自得,可是安邦沒有想明白的就是他們的後代和他們是不同的,他們沒有過那種刻骨銘心的感情,他們沒有共同經曆過生死i,他們不會滿足於和人共治天下的現實。安邦的兒子,從小就見慣了自己的父親和兩位叔叔的生死之交情,所以對新的兩位王爺很好,可是到了他的兒子就變了。
安邦的這位孫子是一個像他爺爺一樣有雄才大略的盛世明君,聰明有智慧,國家在他的改革和治理下一片祥和,國泰而民安。他叫安雄,人如其名。
這位少年君王無法忍受有人可以不受自己的管製,有獨立的主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從小就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夙願,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千古一帝”,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繼續開疆擴土,大展宏圖。
於是,就有了那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宇文智的孫兒宇文染像他爺爺一樣很聰明,他明白沒有一個君王會容忍異性王的存在,所以一直憂心忡忡,做事小心翼翼。
一年一度的覲見日子又到了,慧王宇文染和武王上官虎虎都帶著自己的家室回京都“安都”覲見皇上。
都說安逸的日子會讓人頹廢,墮落,真是不假。
上官虎雖然還有他主上的卓然麵貌卻沒有他先祖的霸氣和雄心了,他的武功平平卻安於享樂,好大喜功卻一事無成。不過有一點沒變,如他先祖一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諾千金。
兩位王爺在回京的路上就這樣相遇了。
上官虎不脫草原人的豪放和大氣,虎目星眉,一身黑衣,一路騎馬趕來,遠遠的就看到了宇文家的車隊,所以幾步就催馬過去。
“什麼人?敢劫我家王爺的馬車”剛走近馬車立刻就有幾個訓練有素的死士不知從哪冒出來了。
上官虎這才看了看自己的裝扮,難怪別人會誤會呢,自己有練武之人的習慣,這把先祖留下的清風攬月刀從未離過身,連覲見皇上都會帶著,這麼多年了,吃飯睡覺都在,連和女人行房事都會放在枕邊。
上官虎正要解釋一下自己的來意,就聽到一個笑盈盈的聲音傳來了,“上官老弟,一年沒見了啊,最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