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人生之一:享樂人生十觀點8(3 / 3)

其實,在你出生後的一段時間,你也是無憂的。你有的隻是高興、好奇、驚訝......因為那時你隻是一個寶寶,又怎會有成年人才會有的憂慮呢?

隻是後來你變得有憂慮之心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金錢、健康、家庭......都成為你最憂心的事。你又是從哪兒學會擔憂的呢?隻因為你的父母擔心錢,就教會了你擔心錢嗎?這擔心有沒有為他們或你帶來更多的錢?思考一下你的這種憂慮,最好把它丟出窗外,像潑掉洗碗水一樣。

你為家裏某個人憂慮?請想一想,這憂慮對他們或對你,有沒有真正的幫助?憂慮有用嗎?

你憂慮戰爭、疾病、貧窮或天災?這除了使你不舒服又不快樂以外,還能有什麼用呢?

你憂慮某件事會發生,或者憂慮它不發生。你的擔憂對終於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事有絲毫作用嗎?

請注意,這不是要你舉起雙手放棄。而是說,你應該以"盡人事,隨天意"的心態看待憂慮,對一些事有辦法對付,就去做。

丟掉憂慮,這才是人生的快樂之道。

*重塑靈魂

你所經曆的事情,不管它遭到挫折還是失敗,都是你生命經曆中的一部分,都值得珍惜。

當負麵情緒打擊我們時,我們常會萌生負麵意念,然後被負麵意念牽引著,做下令自己或親友傷心的憾事。

任何壞事情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無須給自己那麼重的壓力。當你感覺壓力沉重,已承受不起時,不妨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你的靈魂脫離了軀體,在你的四周漂浮,笑看著備受困擾的你及困擾你的那些事情。你會發現,你和困擾你的事情像是舞台中毫不起眼的一場戲,你是那麼地愚癡,所困擾你的事情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如果這樣還不能消減你的挫折或壓力,那你不妨再深入想像:若你的靈魂就此不再回到身軀裏,也就是死去,那麼你和困擾你的那些事情,就跟空氣沒兩樣了,那些你自認為很重大的困擾就會輕易地消失了。

這是"死亡想像"。它可以是日常的遊戲,也可以是生命的診治。憑借它,你可以重塑靈魂。你會慶幸自己並沒有被困擾逼進死亡,也會發現世上根本沒有什麼嚴重的事情,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生命就幾十年。應該認真記住:生命就隻幾十年。你所經曆的事情,不管它遭到挫折還是失敗,都是你生命經曆中的一部分,都值得珍惜。

*享受燦爛陽光

當心情跌到穀底,就跌到穀底吧:當心情飛上雲端,就飛上雲端吧。不用太在意,隻是心情的轉換罷了。

悲觀一直像藏在我們身體內的病菌,一旦我們遭遇挫折或情緒低落,馬上現形作怪,腐蝕敗壞我們的心靈。當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它會產生連鎖反應,加倍打擊我們,令我們招架不住或從此沉淪。

一名胃癌患者,經醫師診為第二期,手術配合化療,治愈的可能性極高。然而他卻在開刀取出惡性腫瘤後一個月死亡了。這並非手術失敗,而是被自己憂鬱悲觀的情緒給殺害了。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都市男女各個看似活力充沛,實際上,多數人經常都被悲觀、憂鬱的情緒擺布作弄。輕者沉淪於一成不變的生活,過著機械式的日子;重者則失去了生機和興趣,偶爾會有以死解脫的念頭。

觀察發現;有的憂鬱症患者,都知道自己的狀況卻無法自拔,並且就像被繩索束縛一般。因此,身邊親朋、同事的關照和協助相當重要。

一份主動的關心、一股及時的助力,往往就能拯救一個人,從而讓社會少一樁悲劇。

*嚐試轉換意念

任何事件成經曆,本來就有多方麵的意義、影響及評價,不要總是拿消極的一麵來嚇唬自己。

"天哪!我怎麼這麼倒黴?!女朋友跑了,連工作都快保不住了!我是天生倒黴蛋呢?還是得罪了幸運神啊?"

你真有這麼倒黴嗎?不!那是你這麼想。換一下,你也可以這樣想:女朋友跑了,是我的福氣,婚前就這樣瞧不起我,婚後還得了;工作不保,好啊,表示有另外的機會在等著我啦!一直做著同樣的工作,我都快喪失鬥誌了!

轉換一下意念,同樣的事件或經曆會令你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衍生極端不同的行為。

許多事件或經曆的是非好壞,全然在於當事者的認定與感受。比如,被多人追求,羨煞了人,但當事者若感覺煩惱,它即是一件壞事;生意失敗了,看來悲慘,但當事者若感覺卸下了重擔,它即是一件好事。

你也可以這樣:將無奈,壓抑的事實,轉化為慶幸、歡喜的情況!意念轉化了,情況就轉化了,一切就會由灰暗變得富有光彩!*微笑的魅力

無論如何你都應該去微笑。用心去微笑,因為它是靈魂的音樂。

微笑的益處我想許多人都知道,除了能消除戒心、使人感到舒服之外,它對於人的身心也有莫大的幫助。

《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名畫之所以會具有無窮的魅力,就是因為畫的主題是微笑。其實,不論是愉快地有說有笑,高興地眉開眼笑,自豪地哈哈大笑,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抑或是會心一笑、嫣然一笑、哄堂大笑、破涕為笑......,隻要是發自內心的笑,都能豐富一顆空洞的心靈。

微笑是會傳染的。一個微笑,會引發另一個人快樂的感覺,也會使自己覺得更快樂。

*有效地撫摸憂慮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極可能是由恐懼和憂慮造成的。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世界,而跟周圍的環境斷了所有的關係,縮到他自己的夢想世界,借此解決他所有的憂慮問題。

林語堂在他那本銷路很廣的《生活的藝術》裏也談到這個同樣的概念,"心理的平靜",這位中國哲學家說"......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在心理上,就能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

這就對了,一點也不錯。在心理上,就能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當我們接受了最壞的情況之後,我們就不會再損失什麼,而這也就是說,一切都可以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