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她又選擇了新的嚐試,進入美國麥肯錫紐約總部任媒體及醫藥行業谘詢顧問。在麥肯錫的工作經曆,徹底地扭轉了她的人生方向。“之前做科學研究、做媒體,商業這個詞根本就沒和我沾過邊。進入麥肯錫的最大收獲,就是我學會了用商業的思維去做事。其中最有用的就是尋找差異化,別在一個已經足夠擁擠的市場裏拚死拚活做第一,要另外尋找一條路,大家一起在不同的路上做各自的第一。”
之後,她又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2005年6月,陳曉薇加入中華網,給中華網找到一條不同於其他門戶網站的路,讓這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一個在Nasdaq上市的公司在7年後重新做第一。其實,對於她到中華網工作的決定,很多人都認為太冒險了,她是這樣回應的:“中華網擁有更多的機會,我喜歡到有挑戰的地方工作,我喜歡不停地學習新東西、接受新挑戰。從這種角度來講,我又覺得我選擇的是最不冒險的。是,我是很執著,我一直執著於讓自己隨時學習新東西。”此後,她又加盟第九城市。
我們總是能目睹陳曉薇的轉變,卻往往忽略這其中有一些堅持不變的信條——學習。學習新的東西,讓自己永遠保持與時代同步,誰能說這不是最保險的堅持呢?
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裏忽略性別
作為IT界備受關注的女性總裁,陳曉薇進入九城後主要負責公司日常工作及戰略發展規劃,因此如何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網絡遊戲領域開拓一片新空間,並將九城帶上一個新台階成為陳曉薇此次備受矚目的核心所在。
在目前國內最受喜愛的網絡遊戲產品中,女性玩家的比例基本上不超過1/5,同樣國內遊戲廠商的高管都是男性。在這樣的局麵之下,陳曉薇的女性身份似乎顯得有些弱勢。麵對外界的質疑,陳曉薇這樣回答:“說句實在話,工作時我很少考慮別人是男是女,或者我自己是男是女。我工作的時候還是更多地發揮我的理性思維。”
的確如此,陳曉薇掌握豐富的媒體資源、良好的遊戲行業運營經驗,使其與九城一貫堅持的精品戰略以及對海外優秀網遊依賴的發展思路高度吻合。同時,陳曉薇還擁有豐富的海外溝通經驗,因此具有處理與海外投資人關係的技巧,這正是九城需要的。
更為重要的是,陳曉薇也發掘出了自己女性身份的優勢。因為目前國內網絡遊戲市場極具發展潛力,在提升男性玩家貢獻率的同時,如何挖掘女性玩家群體對網絡遊戲的興趣,勢必成為國內網絡遊戲企業在男性網絡遊戲玩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所必需麵對的問題。但遊戲行業高管的女性身份令她在麵對這一問題時顯然比男性更加遊刃有餘。
很多女性在職業受挫時,總是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女性弱勢地位。現實中的確存在這一問題。但是除了抱怨以外,女性還可以做得更多。職場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用理性的方式思考,也能運用女性敏感的特質完成許多男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陳曉薇帶給我們的啟示:
1.我們要勇於嚐試,前提是一定要為自己的內心找到能夠固守的東西。
2.職場上,收起脆弱女人的一麵。
陳曉薇個人檔案:
2003年9月加入麥肯錫公司總部的紐約辦公室,她提供谘詢服務的公司包括全球領先的巨型媒體、商業資訊服務、電影及醫藥等公司,谘詢範圍包括成長戰略、全球戰略、企業價值評估、進入新市場戰略和兼並後整合等。
2005年6月,陳曉薇加入中華網,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給中華網找到不同於其他門戶網站的新途徑,讓這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第一個在Nasdaq上市的公司在7年後重新做第一。
2006年2月,她被評為2005中國經濟女性年度傑出貢獻人物之一。
2008年2月15日,陳曉薇正式離開中華網集團。
2008年5月16日正式加入第九城市,就任總裁一職。在加入第九城市之前,陳曉薇是中華網科技公司及中華網遊戲集團總裁。
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
財富不是隻能用金錢衡量
年少時家境貧寒,她隻讀到高中就被迫輟學。生計所累,她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誰知,生意一路紅火。被稱為“內地第一女富豪”的她不計成本投資文化遺產,懷揣的一顆中國心幫她躲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她是誰?她就是中國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
好眼光也是筆好財富
陳麗華是滿族後裔,出生在北京。幼年家境貧寒,讀到高中便被迫輟學。生計所累,陳麗華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熱忱講信用,所以生意紅紅火火,而且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
陳麗華從起家到後來發家都比較順利,雖然家境貧寒,可是上天似乎格外照顧她。平平坦坦的生意之路,沒有經曆過一般生意人的坎坷起伏。陳麗華感謝貧窮,她說貧窮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陳麗華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她用從事家具生意賺得的錢在比利華購置了12棟別墅,低價買進高價出手,幾個回合下來,就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創業資本。1982年,陳麗華移居香港,從事國際貿易、地產投資。80年代後期,陳麗華返回北京,她篤信自己的事業應該在內地更上一層樓。
陳麗華一向以穩健投資著稱,她沒有過早地進入資本市場“圈錢”,她認為富華集團龐大的現金流,足以運作高質量的項目,完全不必“拆借”股民的錢。1996年,當她在北京投資5億多元的長安俱樂部終於竣工的時候,讓許多人大吃一驚。直到現在,出入長安俱樂部在某種程度上仍是身份或財富的象征。長安俱樂部也是時下中國最好的私人俱樂部之一。如今,富華國際集團在北京擁有數家房地產企業,總投資已超過35億元。
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對陳麗華而言幾乎毫無影響,因為早在返回北京那年,陳麗華就靜悄悄地實現了從香港的戰略轉移,在澳洲以及東南亞諸國遍設分公司,熱熱鬧鬧地進行地產投資。陳麗華從不認為自己先知先覺,她說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我們常常容易陷入“當局者迷”的圈子,容易被暫時的平靜迷惑,看不見身邊可能發生的危險。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站得高,看得遠”。
紫檀讓她如此富有
陳麗華對紫檀的喜歡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她經常攜重金遠赴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雨林地區,查訪紫檀的生長環境和木質屬性,她有過八次趕赴叢林采辦木料的壯舉。有一次突遭熱帶毒蜂襲擊,她被鋪天蓋地的蜂群追趕,幸虧及時利用科學常識才避過一難,那是一次死裏逃生。
在陳麗華看來,她生平最大的“投資”是對“活的國寶”——傳統文化技藝的拯救。她說:“財富回歸,這是一種不計成本、無視回報的投資。”1999年國慶前夕,陳麗華耗資2億元建造的中國紫檀博物館在北京正東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風格、恢弘氣派。這座博物館從建築到館內陳設的千件珍稀家具器物皆是陳麗華個人投資,全部產權亦盡在其個人名下。陳麗華坦言,這個博物館比她經手的任何一個地產項目都“費錢”,單純意義上的地產項目可以“錢生錢”,而博物館非但不掙錢還要無休止地往裏貼補。陳麗華並不指望這個博物館能給她帶來什麼利潤,也不奢望它贏利。她說:“虧損的博物館不可能帶來金錢上的回報,純粹從經濟上而言我的這個文化投資或許是不成功的,但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博物館所蘊涵的巨大價值,寸檀寸金,館裏的藏品個個都是無價之寶,保守地估計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億美元。人們都把財富和高科技相提並論,我倒以為我的這些宮廷工藝的紫檀絲毫不比外國的高科技遜色!”
在紫檀博物館裏有一尊高三米的紫檀故宮角樓,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圓,精致無雙,總重十幾噸。紫檀名貴難求世人皆知,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說,陳麗華采買紫檀曾八進緬甸金三角等地,每噸價錢十幾萬元,可僅僅一個角樓就耗材400噸!1999年5月,美國最大的私立藝術學院——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因為陳麗華在紫檀雕刻藝術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榮譽人文博士稱號。薩凡拉市市長還向她授予金鑰匙,宣布她為榮譽市民,並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陳麗華日”。
老年的陳麗華沒有住在兒子趙勇的長安俱樂部,也沒有住在女兒趙莉的麗苑大廈,更沒有為自己營造豪華別墅、公寓,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館裏,和她的120名員工住在一起,和她魂牽夢縈的紫檀住在一起。那些高樓大廈或者別墅算什麼呢?陳麗華覺得自己是富足的,不是因為有多少房子,而是因為內心有巨大的滿足感。
陳麗華帶給我們的啟示:
1.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質上的富足更容易讓人快樂,而快樂本身是千金不換的。
2.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應該算是對我們的人生進行規劃的正確方式吧。
陳麗華個人檔案:
陳麗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
1941年出生於北京,滿族,美國佐治亞州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榮譽博士,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及北京市政協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華工商聯委員,中國滿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等。
主要公司:香港富華國際集團。
主要行業:北京房地產,紫檀博物館。
1999年國慶前夕,她斥資2億元投資興建了中國紫檀博物館,其中除了她收藏的300餘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餘件都是20多年來她自己的工廠生產出來的珍稀紫檀精品。
1999年5月,美國最大的私立藝術學院——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因為陳麗華在紫檀雕刻藝術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榮譽人文博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