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決歡在午後和普喧吃了一鍋食物後便回到了京都城內,在一家不算豪華的酒樓開了一間房間。他本想留在小樹林中,但奈何今日來往的人流比前兩天有所增長,這也導致其無法靜下心來修行,無可奈何,隻好回到城內,所幸這家酒樓有空房,他便住了下來。
盤坐於房間內被整理的幹淨的床鋪上,林決歡並沒有立刻進入修行之中,而是從錦囊中拿出一本已經微微有些發黃的書籍。
他準備讀書。
其實在他讀完所以道藏經典之後,他依舊有讀書,隻不過沒以前那樣整日讀書,他的父親曾說過,一些東西,不管你記憶力再好,都要時不時拿出來溫習,這才不會忘記。
他從小木屋中帶出來的書並不多,隻有十多本,不過都是道藏中比較經典的幾本。在來京都的一路上,他都會拿出來閱讀,不過在這幾天初到京都,先是遇到普喧,又是誤入聖教遺址,這才沒了空隙看書。
他並沒有立刻翻閱起書籍來,而是在心中默念了幾遍《清靜經》,才緩緩翻閱起來。
自己的爺爺曾經說過自己天生道心,配上《清靜經》,能瞬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他不知道天生道心的含義是什麼東西,隻以為是對大道的領悟比他人快的天資罷了,不過他每次默念《清靜經》,倒的確能讓自己的心完全靜下來,就像是麵對那天運河上的中年道士那樣,原本憤怒的情緒,也能將之壓製住。
這是一個讀書的好心態,隻要心能靜下來,那自然就能快速的思考書中的含義和對比一些疑惑,從而更快的記住書中的內容。
道藏不說無數,也被人冠上了三千的虛名,可想其數量繁多。但林決歡卻能在十歲時將存於世間的道藏都一一記在了心中,雖然不能說都懂,但這也是大恐怖之事了。這無疑也得歸功於那他不所知的天生道心和《清靜經》。
他翻閱書籍的速度很快,並不是因為此書看過,他才會如此囫圇吞棗般的閱讀。而是他的雙眼,閱字的速度很快,這是他小時候都發現的事情,往往曾經和自己的父親一起看書,父親看了一頁,自己便看了三四頁,並且還能說出其中的大概內容,這要是說出去,世人絕對不可能相信,但這的確是一件實事。
書,很快就看完了,這是一本《道德經》,也是道家最為經典的一本經書,裏麵不少地方看似簡單易懂,卻又透露著一種暗涵大道的玄機。至少,林決歡至今還未完全看懂,但他並不著急去解讀,因為自己的爺爺說過,他自己看不懂的書,不是看不懂,而是境界不足,天生道心,沒有什麼看不懂的小道大道,一切都是水到成渠。
林決歡自然相信自己爺爺說的話,但也很苦惱,他十二歲時踏入淬心境,十三歲便踏入初心境,如今已十五歲,足足在初心境卡住了兩年,而且並不是一無進展的那種停頓,明明是他感受到了隨時可以突破,卻遲遲沒有突破的那種感覺。
因為此事,他不禁有幾次心急了起來,破了自己靜下心來的狀態。
而今天也是如此,每次想到這問題,他都會有些心煩,得默念幾次《清靜經》才能再次靜下心來。
將手中的《道德經》收回了錦囊中,林決歡便進入了修行狀態之中,運轉心法,神魂順著心法的引導,帶著元力在身體中有跡可循的來回著。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著初心境和星照境的分水嶺,但依舊是紋絲不動,就連昨夜在聖教遺址中修行所發生的鬆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