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一本講兵法策略的書,相傳為南北朝時期宋朝名將檀道濟根據曆代故事總結編撰而成。《三十六計》可以說包羅萬象,既有正麵交鋒的策略,也有旁敲側擊的妙計,根據麵對情況的不同,它一共分為六大計,分別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每條大計裏邊都包含六個小的計策,這些計策都是以四字或者三字的詞語作為名稱,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諸如“笑裏藏刀”“調虎離山”“聲東擊西”等。

《三十六計》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典,它在分析形勢、判斷局麵、探討進取、預防危機等方麵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其所包含的辯證思想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三十六計》前三大計講的都是優勢情況下的策略,優勢情況下固然已經勝券在握,但是若不謹慎小心,很容易大意失荊州,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以在優勢情況下也需要謀劃和算計;後三大計說的是劣勢情況下的策略,在不利的情況下,如何獨辟蹊徑,反敗為勝。

雖然《三十六計》是從戰爭中得來的一套經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戰爭上了,它對我們現代社會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套寶貴的經驗在現代社會也常常被人們使用和借鑒,人們根據《三十六計》的智慧來為人處世、發展事業、經營理想,都會獲益匪淺。

《三十六計》在成功學上也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若能夠吸收其中的智慧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你便會發現,《三十六計》也是一套很有效的成功學法則。所謂的成功學,就是一門研究成功方法的學問。成功對於人們來說,有很多形式,有人喜歡做生意,那他把生意做大就是成功;有人喜歡做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那他做成這件事就是成功;有人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那他實現這個目標就是成功。

以前,人們並不把成功學當成一門學科,不怎麼重視成功學的作用,但到了20世紀,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成功方法的研究。社會上有很多成功者,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為什麼成功的是這些人,而不是另外一些人呢?有一些失敗者常常會用“生不逢時”“時運不濟”來形容自己,其實不然,機遇在成功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很小的,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認為機遇在成功中所發揮的作用隻有7%,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一個人自身的素質和做事情的方法。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擁有這樣的素質和這些做事情的方法。

人人渴望成功,但是成功並不一定眷顧每一個人。一個人想要成功,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懂得更多成功學的方法,這樣縱然沒有機遇,他也可以用成功學的方法去創造機遇。

《三十六計》在成功學中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並不會因為它是古人的智慧而在今天失去作用。《三十六計》在提高個人素質等方麵為我們提供很多的營養,譬如《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就是講個人素質的,成功的路上肯定充滿了挫折和失敗,一個人如果稍有失敗就一蹶不振,那他永遠和成功無緣,隻有那些遇到失敗後主動“走為上”,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然後從失敗中學習經驗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成功者。而《三十六計》中的“拋磚引玉”“樹上開花”等計策都是講成功方法的,很多情況下,想要成功就得付出,拋掉一塊“磚”才能換來一塊“玉”,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難免會鼠目寸光,不懂得取舍,所以和成功失之交臂。現代社會,一些生意人在創業初期實力弱小,想要在商場上有所成就,就需要用“樹上開花”的計策,虛張聲勢,讓別人以為自己實力雄厚,才會和自己做生意。《三十六計》中還有一些計策是講未雨綢繆的道理,像“關門捉賊”“上屋抽梯”,都是在告訴人們,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預先將可能導致失敗的因素都消除掉,這樣才能避免意外。

《三十六計》並不過時,在現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競爭非常激烈,人際關係非常複雜,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若是不懂得成功的方法,縱然是撞破頭也會和成功無緣,而你若是對成功的法則了如指掌,就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趨利避害、防患未然,立於不敗之地。你若是掌握了《三十六計》的精髓,就等於掌握了應對現代社會的方法,然後用這套方法作為自己奮鬥的指南,就可以事半功倍,輕鬆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