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愛情是最美的結局2

第89章 圓滿的婚姻

羅曼蒂克是一種感情形式。羅曼蒂克愛情的精髓在於:視被愛對象為寶貴知己而自己又難於占有對方,因而便采用如詩賦、歌曲、武功或任何可以想象出來的取悅方法,來獲得對方的注目與愛情。人們之所以認為情人有巨大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方難於被自己占有。

最初,羅曼蒂克愛情並不施之於那些能與其發生合法或非法性關係的婦女,而是針對那些因無法逾越的道德和傳統習俗障礙無法與其結合的貴婦。因為這種障礙,愛具有了詩情畫意,柏拉圖式的感情,維持了愛情的美感。結果,人們狂熱地表達愛戀,而又抑製了親昵之欲。漸漸的,這種觀念為許多人所接受,他們認為,純潔高尚的歡樂隻能存在於沒有摻雜任何性因素的、專心致誌的默禱之中。一個男人如果深戀和尊敬某個女子,他將感到無法將她同性活動聯係起來,他的愛情將會采取富有詩意和想象的形式,很自然地充滿了象征主義的色彩。

在文藝複興時期,愛情雖然仍充滿詩情畫意,但通常已不再是柏拉圖式的感情。人們普遍持這種觀點:女人最好是難於接近而又並非不可能或不可以接近。

羅曼蒂克愛情在浪漫主義的運動中達到高峰,優美的詩歌把愛情的熱望與想象表達無遺。愛情之樹之所以會這麼枝繁葉茂,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羅曼蒂克愛情是生命必須奉獻的最為熱烈的歡樂之泉。彼此傾心相愛、充滿想象而又柔情似水的男女關係,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這種價值漠然視之於任何人都是一大不幸。任何社會製度都應當容忍和允許這種歡樂,盡管它隻是生活的內容之一而非生活的主要目的。

羅曼蒂克的愛情應該成為婚姻的動力。但是,使婚姻美滿幸福的,並不是羅曼蒂克的愛情,而是一種比羅曼蒂克更親密、更深情、更現實的愛情。在羅曼蒂克的愛情中,雙方都通過一層絢麗的薄霧觀察對方,因而得出的印象並不完全真實。一個女人想要在婚後仍然保持羅曼蒂克的愛情,就必須避免與丈夫的親密行為,並像斯芬克斯一樣,不袒露出內心深處的思想與感情,同時還得保持一定程度的身體隱秘。不過,這些行為無法使婚姻進入到最完美的境地。而要達到完美,就需要沒有任何假象的情真意切的親密關係。

哲語沉思:

人們之所以認為婚姻與愛情會彼此衝突,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人們對愛情的理解過於浪漫化。這種浪漫依賴於某種奇遇和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主要表現最為一見鍾情、銷魂斷腸、如癡如醉、難舍難分。

這樣的一種感情固然是美好的,但絕對是不能持久的,而且這與婚姻毫無關係,即使不結婚也一樣持久不了。因為一旦持久,任何奇遇都會歸於平凡,任何的新鮮感都會變得熟悉。試圖用婚姻的形式把這種浪漫之情延續下去,結果當然會失敗,但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婚姻。

第90章 戀愛也無法解脫人生

戀愛,從人的生理特征上看,它是一種與生俱有的本能行為。從心理上看,性欲是一種最強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在戀愛中,男性尤為突出,他會為心愛女性的秋波所眩惑,不惜為她作出任何奉獻和犧牲。這主要原因在於,他愛她,她身上有著一種在他看來是不可磨滅的東西。僅這一點就使其他一切都無足輕重了,他愛到著了迷的程度!盡管在戀愛中使近乎瘋狂的欲望得到過滿足,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已獲得了真正的幸福——因為戀愛終究還不是為個人、為種族和人類的,他仍是處在這個充滿痛苦和悲慘的世界中,它永不能毀滅和消失。它使人生的序幕一場一場地繼續下去。

戀愛是求生意誌的表現,求生意誌的永存性是產生戀愛行為最持久、最深刻的根源所在。人類生存意誌的核心是難以打破的,而且隻有這種本質核心,才是種族永存的直接保證。如果在認識上以這本質的永續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掉以輕心,加以蔑視,那當然是極大的錯誤。也許你以為種族的持續是生存於我們所不能置身,也不可知道的未來。要知道,這隻是對種族的外貌而言,就其內在的本質,是永久性的並存或是續存於各色各樣的個體之中,內在的本質完全相同,這就是切實渴望生存和永續的求生意誌。它是不可能被扭曲,不可能被銷毀和改變的。

戀愛充分、直接而又非常具體地表現出這意誌的實在性。它將隨意誌而永存延續,卻永遠也不能駕馭人們解脫人生。那麼,怎樣才能使個體從痛苦的世界中解脫出來呢?那就隻有否定意誌,使個體意誌脫離種族的枝幹,停止其生存。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會有什麼解脫人生的妙計了。

佛教曾把對生存意誌的否定稱為“涅槃”——指根絕了人生種種欲望所達到的一種至高至樂的境界。這是人類一切認識能力所永遠也達不到的境地。實際上,這也沒有使人生得到任何解脫,因為生命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它的求生意誌所表現出來的戀愛行為,隻是人生解脫的叛徒,而絕不是助手和朋友——你絕不會因戀愛而解脫人生。

哲語沉思:

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即使是愛情,也無法消除這種孤獨,但正是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到了別人的孤獨,我們的內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

我們在人生黑暗中並肩前行,各自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彼此是否會走向同一個聖地。然而,懷揣著的同樣的朝聖熱情卻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

第91章 甜美的體驗

在愛的世界裏,個人就是一切,因此最冷靜的哲學家在敘述一個在自然界漫遊著的幼稚心靈從愛情之力那裏所受到的恩賜時,他都不可能不把一些有損於其社會天性的話語壓抑下來,認為這些是對人性的拂逆。因為雖然降落自高天的那種狂喜至樂隻能發生在稚齡的人們身上,雖然那種令人迷惑到如狂如癲,難以比較分析的冶豔麗質在人過中年之後已屬百不一見,然而人們對這種美妙情景的記憶卻往往最能經久,超過其他一切記憶,而成為鬢發斑斑的額頭上的一副花冠。但是這裏所要談的卻是一件奇特的事(而且有這種感觸的非止一人),即人們在重溫舊事時,他們會發現生命的書冊中最美好的莫過於其中某些段落所帶來的回憶,在那裏,愛情仿佛對一切偶然與瑣細的情節投射了一種超乎其自身意義並且具有強烈誘惑的魅力。

在他們回首往事時,他們必將發現,一些自身並非符咒的事物往往給這求索般的記憶帶來了比曾使這些回憶免遭泯滅的符咒本身更多的真實性。但是盡管我們的具體經曆如何千差萬別,一個人對於那種力量對他心神的侵襲總是不能忘懷的,因為這會將一切重新造就;這會是他身上一切音樂、詩歌與藝術的黎明;這會使整個大自然紫氣冥蒙,雍容華貴,使晝夜晨昏冶豔迷人,大異往常。這時某個人的一點聲音都能使他心驚肉跳,而一件與某個形體稍有聯係的卑瑣細物都要珍藏在那琥珀般的記憶之中;這時隻要某個人稍一露麵就會令他目不暇接,而一旦這人離去又將使他思念不止;這時一個少年會對著一扇彩窗終日凝眸,或者為著什麼手套、麵紗、緞帶甚至某輛馬車的輪軸而係念極深;這時地再荒僻,人再稀少,也不覺它荒僻稀少,因為這時他頭腦中的友情交誼、音容笑貌比舊日任何一位朋友(不管這人多純潔多好)所能帶給他的都更豐富和甜美得多;因為熱戀對象的體態舉止與話語並不像某些影像那樣隻是書寫在水中,而是像浦魯塔克所說的那樣,“釉燒在火中”,因而成了夜半時分愛人夢想的對象。這時正是:“你雖然已去,而實未去,不管你現在何處,你留給了他你炯炯的雙眸與多情的心。”

哲語沉思:

人們常常認為往事有如流水,會隨著時間的衝刷而付諸東流。但人生中有些往事是歲月帶不走的,仿佛愈經歲月衝刷就愈加鮮明,始終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生前守護著它們,死後便把它們帶入了永恒。

人在世界上行走,在時間中行走,無可奈何地、不由自主地就會迷失自己。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極力挽留卻終究隻是一場虛空,但是我們還擁有一件至寶——記憶,我們可以用記憶來留住逝去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