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 李娜:與世界握手言和(1 / 1)

20. 李娜:與世界握手言和

2013年度體育大盤點

(編輯/綠茶)

2011年法網奪冠後,李娜在發言中在“謝謝讚助商,謝謝組織者和球童,非常感謝自己的團隊”之後強調“謝謝所有的人”,但是唯獨沒有出現人們熟悉的“感謝國家”。有人炮轟她忘恩負義,即便單飛仍然少不了國家的支持和培養。很快,“李娜炮轟國家隊機製”的新聞就變成了大字標題,被瘋狂轉載。事後李娜曾回憶說,她從沒有傷害過誰,也不想傷害誰,她隻想安安生生地打她的球,過她的日子。可是一夜之間,她成了“全民公敵”。

2013年5月,在法網女單第二輪失利後的賽後新聞發布會上,麵對記者“失利後能否對中國球迷說些什麼?”的問題,李娜脫口而出“三叩九拜嗎?向他們道歉嗎?”的言論。緊接其後在8月的美網期間,《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李娜專訪被網絡轉載後卻引發軒然大波,這篇報道披露李娜2002年退役的一大原因是被教練逼迫服用類固醇藥物。《紐約時報》刊登的這篇李娜專訪發表於8月22日,報道稱:“那年的一天早晨,沒有告訴任何教練,李娜溜出了國家訓練中心。在宿舍的書桌上她留下一封信,告訴上級主管她要求提前退役。信中並未細說退役的理由:繁重的訓練讓她身體透支,教練粗暴地壓製她與一名名叫薑山的男隊員的戀愛,主教練強迫她違背醫囑,服用類固醇藥物參賽,使她藥物過敏,虛弱不堪。”雖然經過求證發現,這篇報道的信息源來自李娜自傳《獨自上場》,而且自傳中提到的並不是類固醇藥物,而是“有激素的藥”。但記者的不負責任還是給李娜原本遭人詬病的性格雪上加霜。

也許正像現任教練卡洛斯經常會提醒李娜的,成功就像硬幣的兩麵,在享受成名樂趣的同時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我8歲才開始打網球,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非常不自信的狀態,網球教會了我很多,特別是這幾年,我漸漸發現自己明白了很多東西,很多過去想不明白、擰巴的東西,明白了什麼事是應該去做的,什麼事是即便不願也必須去承擔的。”李娜說。

(來源:《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