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個冬季,夢想帶來的溫暖(1 / 1)

卷首

最近有一個熱門詞:新中裝。剛剛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身著新中裝集體亮相,驚豔全球。鮮為人知的是,新中裝最大亮點元素是“宋錦”,這款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絲綢極品,再一次被世人熟知。

宋錦在APEC會議上的亮相,無疑為本期雜誌埋下了一個伏筆,因為本期我們正好也想聊聊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各種“遺產”。

重慶第一次和世界遺產結緣是因為大足石刻。從《世界遺產名錄》第一次有了重慶印記,到武隆喀斯特、金佛山相繼成為寵兒,再到梁平木板年畫、豐都廟會、彭水朗溪竹板橋造紙等,它們有的已經成為了世界級,有的正在向世界級努力奔跑。

但不管怎樣,夢想才是支撐它們奔跑的源動力。而出現在本期采訪裏的那些人,被我們記錄下的那些故事,便是夢想最強大的力量。當看到彭水“非遺”申報的第一功臣簡文相為木臘莊儺戲一次又一次深入鄉間,卻留下失落的遺憾;看到榮昌纏絲拳的傳承人鄒朝文嘔心瀝血八年,苦苦奔走,而後發出那聲“以後不再是孤軍奮戰”的感歎……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和我們一樣,內心不由得也被這些或失敗、或成功的申遺故事所牽引,為之或憂或喜,情緒起落。他們的追逐,那麼遠,這麼近,是屬於他們的夢想,也是屬於這座城市的。

這樣的夢想很大氣,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才推動了一群人、一座城的進步發展。其實,對於我們個體而言,似乎從記事之日起,便已在夢想的浪潮中,或掙紮、或徜徉,奮鬥不息。

本期雜誌在“視覺重慶”版塊選擇了兩位攝影師的作品,他們一位是60後,一位是90後。當兩位攝影師各自講起自己的行攝之夢時,也讓處於二人年齡中間地帶——80後的我,尤感五味雜陳,腦海裏不禁湧動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追求,有些好似停在原地,有些似已模糊……我覺得,夢想其實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可以讓我們迅速找到共鳴的地方。

所以,在本期雜誌的文字裏,我們還能讀到許多的夢想故事:一生都在為“動畫夢”努力的侯明說:“那是我的一個重要情結,現在還解不開”;石柱“玩牛”兄弟堅守著老一輩技藝的傳承夢;小眾的戰錘俱樂部成員卻有著一個巨大的向世界延展的友誼夢;還有那些穿越在千山萬水間的旅行者們講述著自己的行者夢……麵對這些夢想,我們相信,總有一個故事可以在這個逐漸冰冷的冬季去溫暖你的內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