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無線城域網建設 打造泛在學習環境
前沿
作者:陳適 張淑嫦
摘 要 當前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無線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途徑,校園無線網絡建設對教育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傳統無線校園網存在諸多問題,如建設標準不統一,造成建網效益不高;用戶校際間不能漫遊,使用體驗差;不能做到集中管理,安全上存在重大隱患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通過多年實踐,分析無線城域網的優勢和應用價值,總結並提出基礎教育無線城域網的建設模式,以期為建設區域無線城域網提供經驗和借鑒。
關鍵詞 基礎教育;無線城域網;泛在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5-0001-04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物聯網、4G、Wi-Fi等技術正在快速進入我們的生活,也對教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無線網絡因其具有移動性強、傳輸距離遠、組網方式靈活、易擴展、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而逐漸受到青睞,各中小學校對無線網絡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2010年,溫州市教育局提出“中小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工程,其中一項重要基礎指標就是“要建設統一認證、集中管理、覆蓋校園公共場所的校園無線網絡”。隨著部分學校傳統無線校園網的建成與投入使用,我們發現在運行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潛在問題,主要表現為:沒有統一的建網規範、校際間不能實名漫遊、設備不能集中管理、針對用戶行為不能有效審計、出現故障不能及時發現、上網日誌管理和查詢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等。為解決上述問題,建設具有高安全性、方便管理的無線城域網,我們結合本區實際,設計並提出了新的基礎教育無線城域網建設方案,通過區級層麵集中用戶、設備、日誌等管理,實現全區學校無線漫遊功能,彌補了傳統無線網應用上存在的缺點與不足。
2 教育無線城域網的概念
教育城域網(傳統的有線城域網)是通過寬帶骨幹網連接教育局內部網和校園網的傳輸網絡,它以網絡技術為依托,以各種信息設施為支持,以教育軟件和資源為基礎,以實現現代化教育和管理為目的,為區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應用服務。
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定的概念來描述教育無線城域網,我們所指的教育無線城域網是依托原有的教育城域網,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將無線校園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實名認證係統,實現用戶校際間無線漫遊,形成統一的區域管理平台,並覆蓋整個區域教育係統的無線網絡環境。
3 教育無線城域網的優勢
教育無線城域網可將原先孤立的學校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消除信息孤島現象。教師利用自身賬號就可以實現全區校際間無線漫遊,安全、快捷地訪問區域內所有學校的優質資源,給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科研和教師網絡研修等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安全的上網環境 采用實名認證係統,解決非法用戶接入問題。沒有通過認證的用戶訪問網絡,即使采用公用密碼也無濟於事。我們直接取消了公用密碼的功能。解決了非法獲得學校無線密碼,接入無線校園網,通過校園無線網絡訪問非法站點或者發表言論的問題。
良好的用戶體驗 用戶實現校際間無線漫遊,不管到哪個學校,教師都可以利用自身的賬號與密碼,登錄網絡訪問資源,解決了不同學校間教師無線網絡的訪問問題,大大改善了教師使用無線網絡的行為體驗。
高效的管理模式 在學校無線網建設中,我們製定了統一建設規範,對學校無線網絡的建設從前期到驗收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做到每個項目有方案、有驗收、有檔案。另外,對用戶信息、上網行為日誌信息和無線網絡設備信息等實現集中化管理,形成區域管理平台,由區教育信息中心統一管理,解決了規模小的學校沒有管理人員或者由於業務不精通,造成了無線網絡的管理不當。當無線網絡出現問題時可能無法及時發現或排查故障的問題。
4 無線城域網的建設模式
教育無線城域網是依托原來的教育城域網,通過網絡技術將學校的無線校園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它遵循“頂層設計、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建設目標,並以“實名認證、集中管理、無線漫遊”作為管理目標,統籌推進無線城域網建設。
教育城域網(即傳統的有線城域網)是教育無線城域網建設的基礎和保障,因此要建設無線城域網必須先建設好有線城域網。
高標準建成“甌海教育光網”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應用不斷深入,對高速網絡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傳統的有線教育城域網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要求。2010年,甌海區製定“萬兆主骨、千兆互聯”組網原則,采用裸光纖組網技術,完成“甌海教育光網”建設。2013年,完成主幹設備萬兆升級,使甌海教育光網覆蓋所有中小學校。學校層麵,製訂了“強中心、弱學校”的校園網建設方案,並出台了《甌海區中小學網絡中心機房建設標準(試行)》(溫甌教發〔2010〕237號),通過3年時間,完成了全區所有學校網絡中心機房的標準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學校的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