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錢才是硬道理2
一滴水與太平洋——感悟積累的力量
當我們麵對浩瀚的太平洋時,很少有人想到它也是由無數個一滴水組合而成。這就像我們在聽聞別人的財富時,隻想到財富的巨大,卻很少想到這背後的積累過程。
富蘭克林說:“金錢天生具有擴張的本性。”一枚小小的銅錢,可能就是萬貫資產的源頭,每個人都不要忽視一分錢的力量。“從小錢起步”是創富者常用的手段。但很多人不清楚這一點,一心想發財,又不屑於賺小錢,隻想賺大錢,於是苦苦等待有了雄厚的資金再去創富,結果隻能是大錢小錢都沒有賺到。
兩個年輕人一同尋找工作,一枚硬幣躺在他們經過的路上。高個子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過去,矮個子青年卻很自然地將它撿了起來。高個子青年對矮個子青年的舉動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幣也撿,真沒出息!矮個子青年望著遠去的高個子青年心生感慨:讓錢白白從身邊溜走,真沒出息!
兩個人同時走進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資也低,高個子青年不屑一顧地走了,而矮個子青年卻高興地留了下來。2年後,兩人在街上相遇,矮個子青年已成了老板,而高個子青年還在尋找工作。高個子青年對此無法理解,滿是醋意地說:“你這麼沒出息的人怎麼能這麼快地‘發’了?”矮個子青年說:“因為我沒有像你那樣紳士般地從一枚硬幣上邁過去。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怎麼會發大財呢?”
高個子青年並非不要錢,可他盯著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所以他的錢總在明天,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大錢是由小錢積累而來的,成功的人生是由一係列目標體係組成的,隻有循序漸進從小事做起的人,才能一步步靠近成功的目標。你眼前的小事或許正是未來大目標的幼苗和基石,巨大的成功往往都是一係列小成功的積累。
1996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為美國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票投資之神。他也是以“小錢”起家的典型。巴菲特在11歲就開始投資第一張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一直賠錢,他的姐姐一直罵他,而他堅持認為持有三四年才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而他則繼續持有,最後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段日子裏,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隻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卻大啃金融學的書籍,並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當時他的本錢不夠又不喜歡借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他如願以償到格雷厄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2年後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顧問公司。該公司的資產增值30倍以後,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曆經幾十年堅持不懈。因此,他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歲月,慢慢地創造出來的。可見,有時隻要善於把握機會,再小的錢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事實上,很多大企業家都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都是從小職員當起,很多將軍都是從小兵當起,很少見到一走上社會就“做大事,賺大錢”的人!所以,如果你好高騖遠,舍棄細小而直達廣大,跳過近前而直達遠方,不經過程而直奔終點,那麼,你離失敗肯定不遠,百萬富翁絕對與你無緣。
【寫給女人】
99%的人即使堅持買彩票也難中500萬,而99%的人隻要堅持積累,也能擁有一筆不小的財富。
敏銳嗅覺讓你由窮變富
大部分人的人都出生在不富裕的家庭中,品嚐了艱辛之後會急切地想跨入富人的行列。但100個這樣的人中間又往往隻有幾個能得償所願。這幾個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對金錢有著敏銳的嗅覺,他們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什麼是金錢的嗅覺呢?它包括諸如心理的、言語的、交際的等方麵,是一種適於經濟競爭和社會競爭的綜合素質,並不限於精通一門技藝。
哈裏森來到丹佛市,住在第二大道的一套小公寓裏,他想在這裏開始創業生涯。他想盡辦法終於擠進了當地富商名流的俱樂部,結識了很多人。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產業陷入蕭條,大量的壞消息使這座城市的房地產開發商們嚴重受挫。然而在哈裏森看來,丹佛市的困境對他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從前那些對他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地皮,現在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任意挑選收購了。
就在這時,哈裏森從朋友處得到一個消息:丹佛市中央鐵路公司委托維克多?米爾莉出售西岸河濱50號、40號廢棄的鐵路站場。哈裏森憑著自己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判斷出:房地產蕭條是暫時性的,為此,他把自己所擁有的幾個小公司合並起來,改稱為“哈裏森集團”,以使自己更具實力。然後“哈裏森集團”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西岸河濱的那兩塊地皮。不久,房地產升溫,哈裏森手中的兩塊地皮漲到了700萬美元。他見價格可觀,便將地皮脫手了。
經過許多人的幫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哈裏森終於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萬美元。此後,他開始了在美國輝煌的經商生涯。
哈裏森就是一個擁有金錢嗅覺的人,為人所不為,也能得人所不得。分析哈裏森,以及像哈裏森一樣的人,我們會發現會賺錢的人首先對金錢有執著的追求。對從事的事業有興趣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感受到無限的樂趣。熟悉數據,加強數字觀念,是賺錢的根本素質。假如你有意於經營之道,那麼平常就應熟悉數據,若臨時抱佛腳,那就為時已晚。另外心算迅速,也可以促使你迅速地作出判斷。
大學有一個女同學,溫州人,各方麵條件看起來都很一般,在同學中並不起眼。可是這個女孩喜歡吹噓自己畢業後5年內要買輛寶馬車,送給未來的老公做結婚禮物。大家都覺得她狂妄。
但是這個女孩行為方式就是不一樣,別人忙著考證過級,學習考研,提高知識儲備將來好找工作;她最喜歡的是晚上在學院門口擺地攤,從周圍的小商品市場進來一些小玩意,高聲叫賣,不怎麼賺錢;後來自己又賣糖葫蘆,不賺錢;後來又自己買個高壓鍋,晚上崩爆米花,兩塊錢一鍋的那種,這樣混到畢業,她說自己大學4年共賺了近2萬元。畢業後,她沒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絲綢一條街,在親戚的幫助下開了一個小門麵,3年後據說就發財了,同學聚會時竟然開輛本田來參加。5年還沒有到,但是她原來說的送寶馬車給老公的諾言,很多同學開始相信了。
這個女孩像大部分溫州人一樣擁有敏銳的金錢嗅覺,理念比較先進,別人費勁考研、考證,她卻認準了做生意。同樣闖出了一條路。想做一個擁有金錢嗅覺的財智女人,你就要首先培養對金錢的興趣。事實上這是一種天生的興趣,隻是很多人不願意正視它,甚至把它視作邪惡,並重重地壓製著它。對金錢的欲望並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罪惡,追求金錢是每一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所以,發掘你對金錢的欲望,然後投入到自己的財富積累中,並且在平時就要注意搜集相關的信息,不斷學習、聽取建議,但也要獨立思考。如此,你的財富道路才能四平八穩。
【寫給女人】
擁有對金錢的敏銳嗅覺也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能力。
持家有道,不做“月光”主婦
巧主婦的家庭理財計劃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由女人製訂家庭理財計劃。結婚前的女人總是以衝動消費為主,而婚姻和家庭似乎能讓女人在一夜之間長大,開始成為精打細算的好主婦。但是有了好的想法,卻不一定能保證有好的結果。尤其是很多剛結婚的年輕夫婦,還是過著月月光的生活。
林玉潔跟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後,老公就把財產大權都交給了她。玉潔細心地計算收入和支出,前幾個月把存折管得特別緊,老公的任何提款要求都被拒絕。於是遭到了老公的抗議,聲稱結婚後生活質量下降了好幾個檔次。丈夫的慍怒也讓玉潔改變了自己的財產支出計劃,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她和老公經常去飯店、郊遊,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生活是越發多姿多彩起來,但是月終時才發現,存折空空如也。老公的購車計劃也不得不一拖再拖。
玉潔的家庭理財顯然是失敗的,她走了兩個極端,不是太摳門就是太奢侈,而這兩種家庭理財計劃都是不合理的。家庭理財,就是要在保證家庭基本生活的必要開支、維護家庭生活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使家庭財產有所增長。
家庭理財其實主要具有三重功能:笫一個功能是安全,即你當失業或者家庭失去主要生活來源時,它主要用來維持你及家人的生活需要;第二個功能為投資,即用來進行積累養老金的必要投資,你需要估計自己未來所需養老金的數目以得出目前投資所需要的投資收益率;第三個功能是風險,有餘錢時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從而獲取額外的收入。
多數家庭的理財方式是省吃儉用,這種方法雖然很有效,但隻是一種省錢辦法,算不上理財。它不但使家庭各項日常開支處處謹慎,而且還使家庭成員時時都處在一種被壓抑的狀態,麵對支出時就表現得很被動,缺乏信心。正確的理財方式應該是理性、主動、輕鬆和計劃。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家庭消費結構,任何一個家庭的消費結構,大致都是由三個方麵構成的。
首先是基本生存消費,包括家庭生活所必需的飲食、衣物、住房、必不可少的日用品等。現代女性籌劃家庭支出時,應把這方麵的需要列為第一要務。
然後是發展消費,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會有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願望,這個願望隻有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才能實現。如子女的教育費用,自己與丈夫“充電”的費用等。
最後是享受消費,例如在假日全家去飯店聚餐和遠遊,為家人購買影劇票。這類支出雖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但當你享受著其中的無限樂趣時,你會為自己給家庭創造的絢麗多彩的現代生活而自豪,並深感這筆開支是值得的。
明確了這些支出方麵,你就可以列出具體的項目來規劃自己的錢財。將收入和支出都明確的記錄下來,然後按照計劃花費,盡量少做超支的事情。另外,還要注意積蓄。將每年收入的10%儲蓄起來。儲蓄還可以有備無患,用以應付家庭生活的不時之需。最好至少儲蓄3~12個月的生活費。因為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很多意外,如果在發生意外時,你沒有足夠的儲備金的話,很有可能陷入財務“窘境”。所以,一定要學會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