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 心境(1 / 2)

天色未明,藏經樓外的青石小道上秋露已起,小道兩旁的花草樹木也略顯幾分倦意,綠了一春,紅了一夏,如今到了秋日,是否它們也想休息?懷中抱著幾卷道典,落塵一邊走一邊沉思。

算算時日,今天又該自己師父上陽真人為自己授業了,隻是師父如今已臨近飛升,時常都處於閉關狀態,每到為自己授業之時,都是叫自己安心修煉三清真經,並不親自教導自己。

不過如此也好,至少自己真元進境快了不少,落塵無奈地安慰著自己。

抱著道典,踏著秋露,落塵一路走得不疾不徐,突然,落塵心中一動,麵露疑色,望了望遠處的華陽正峰,略一思索,便改道向無上三清宮走去。

衝虛宮,鬥虛殿,上陽真人端坐殿首,手中捧著一盞香茗,正悠然地品著。

落塵入殿,恭恭敬敬地向上陽真人行了一禮,道:“弟子落塵,向師父請安,不知師父今日喚弟子前來,有何吩咐?”

放下茶盞,上陽真人緩緩呼出一口茶香,回味片刻後,才將目光轉向落塵,道:“為師觀你這一個月來神思不定,是不是遇到什麼難題了?”

落塵心中一動,這一個月來自己都沒有見過師父,而師父卻能察覺他平日裏神色之中的異樣,看來,師父也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對自己漠不關心。

不過落塵此時心中,倒還真有一件為難之事,自從月餘前洛青夜行無上三清宮被自己發現後,他心裏便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告訴自己師父,是以一直感到心神不定。

沉吟片刻,落塵再次恭敬一禮,道:“弟子心中,確實有一件為難之事,不知道是否應該跟師父說。”

上陽真人眉頭微皺,道:“哦?關於什麼的?”

落塵答道:“關於師兄的。”

上陽真人釋然,道:“原來是關於洛青之事,那你便不用為難了,洛青之事,為師此時還不想知道,等哪日為師想知道時,自然便會知道。”

聽聞師父如此說,落塵當下大鬆了一口氣,感激地望了望上陽真人。

頓了頓,上陽真人緩緩地道:“落塵,你可知,你心中為何會感到為難?”

落塵一愣,一邊是待自己恩重如山的師父,一邊是對自己多有照拂的師兄,說了是不義,不說是不孝,難道這還不叫為難麼?不過他心中雖是如此想,但卻不敢跟上陽真人說,畢竟,隻要他一說,便等與將洛青之事給抖了出來。

見落塵閉口不語,上陽真人緩緩地道:“落塵啊,其實,凡事按照自己本心去做即可,你之所以會感到難以抉擇,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之本心是什麼,換句話說,就是你之道心,還不夠堅定。”

落塵心中疑惑,自己的心境不夠堅定?自打自己入了三清正宗門牆,一直都是刻苦清修,期間無論有多清苦、多孤單、多疲倦,他都是咬牙堅持,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難道如此還不夠堅定麼?

見落塵一臉疑惑,上陽真人微微一笑,道:“落塵,你可知三清真經之中的太清、上清、玉清三大境界分別對應何等心境?”

“太清對應寂定之境,上清對應神合之境,玉清對應靈維之境。”

這個問題在三清真經的總綱之中有所闡述,是以落塵不用思索,隨口便答。

上陽真人不置可否,又道:“那你可知,這三大心境,各自究竟是何含義?”

落塵一愣,這個問題,倒是總綱之中所沒有提到的。

不等落塵回答,上陽真人便自顧答道:

“寂定之境,乃是求道之初所經曆的第一層心境,寂乃修身之本,定為求道之心,就像《道德指論》之中所闡述的那樣,靜為虛戶,虛為道門,泊為神本,寂為和根,此境,須寂神定心,求大道千像,觀千劍而後識器,習萬法而後發術,是為摹道。”

落塵心中一動,知道師父這是在指點自己對寂定之境的理解,機緣難求,是以凝神靜氣地聽著,深怕錯漏一字。

說完,上陽真人又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繼續道:“而到了神合之境,便能初體天心,觀術知意,變化在心,直求大道本源。至於那玉清境所對應的靈維之境,雖不是你此時所能仰望的,但為師也好歹為你講解一番,權當是增長見識。”

頓了頓,上陽真人忽從座中站起,一手負背一手指天,沉聲道:“靈維!乃是心境達到天人合一之後所產生的一種結晶,此境,一舉一動皆是靈感,足智而不用謀略,達慧而不動心思,一切順手拈來而直達妙境,契合機緣。”

說完,一股難言氣之勢從上陽真人身上散發出來,此時之上陽真人,不像是一個人,而像是天地大道一般,晦澀飄渺,而又深不可測!

落塵神色之中盡是向往,他知道,他師父上陽真人此時修為便在玉清之境內,想必心境,也早已達到那傳說中的靈維之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