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若先生”,總經理說,“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布若很快從集市上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車土豆在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錢,多少斤?”總經理問。
布若又跑去,回來後說有40袋。
“價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看看愛若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愛若對他說:“愛若先生,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愛若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4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總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還將弄幾箱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想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大約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一眼紅了臉的布若,說:“請他進來。”
所謂智者,說穿了,其實就是有心眼兒,有心計,不瞎闖,不蠻幹,不盲動,不胡來。對每一件事都前思後想,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所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即在於智慧的功用。智慧與智慧相爭相鬥,則大智勝、全智勝、奇智勝、險智勝。
有人向一位商界奇才請教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說:“還是出個題考考你們吧。”
“某地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地擁去,然而一條大河擋住了必經之道,是你,會怎麼辦?”
有人說繞道走,也有人說遊過去。但他卻含笑不語,很久,他說:“為什麼非得去淘金,為什麼不可以買一條船開展營運?”
在那樣的情況下,你宰得渡客隻剩一條短褲,人們也會心甘情願。因為前麵有金礦啊!
這就是智者與普通人的差別,無須蠻幹照樣能賺錢,但這並不是說讓你不幹了,而是應該多開動腦筋。
用腦袋入股
前麵已經說過了擁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是富翁,重要的是把知識轉化為產業資本,但並不是任何形態的知識都可以“兌現”成財富的。這其中還有一個什麼知識容易致富與如何運用知識致富的問題。
拿破侖·希爾博士認為:“人類知識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知識;另一類是專門知識。普通知識,不論其數量和種類有多少,對於聚斂金錢,是很少能派上用場的,它是基本的、積聚性的。是在大學各科係所有的,幾乎是所有文明社會都知道的。”接著,希爾先生進一步指出:知識本身是不會吸引金錢,更不會去攫取權力,除非我們懂得運用我們的智慧,通過一個實際的行動方案,我們才能達到目的。拿破侖·希爾認為,絕大部分的教育係統都隻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不懂得教他們的學生將知識組織化、實用化,成為“專門知識”。
真正有才能、能發財的人,是那些有專門知識的人,他們能把自己智慧的靈光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追求中將普通知識升華為自己的專門知識,從而達到成功的目標,實現自我價值的完成。所以說誰具有過硬的專門知識,誰就可能成為財富的擁有者。
創業者的任務是完成各項具體工作,是務實而不是務虛。既是做事,就必然涉及做事的常識與技巧、在創業者的實務中,更多的是指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山”就是特定的專業知識。因此,90%的小老板創業的生意都是自己熟悉的行業,是自己以前曾經接觸過的行業。這樣做,可充分利用以前累積的各種資源,包括專業知識、特定的業務關係,以及自己的各種經驗教訓又能看清自己的發展方向,不至於摸黑前進。
不同於打工仔。打工隻要掃好自己門前雪,幹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而特定崗位的工作往往隻涉及特定行業的一部分。在現代企業高度分工的情況下,你試圖通過打工獲得全麵的專業知識,還真有一定難度,而自己當老板則要求全麵掌握自己生意的所有專業知識,包括產、供、銷等。因此,盡管你在特定的行業幹了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名優秀的專業人員,但也未必表示你具備全麵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創業的時候,你或多或少都缺少一定的專業知識。以下的原則可以幫助你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理解行業的核心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