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omanIsToTheRight
才女來了!
【標簽】女性受教育低於改善積極效用
在世界7.74億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三分之二,這一數字在過去二十年裏從未改變過。在發達國家中幾乎所有人都具備讀寫的能力,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資方有時都會感到驚奇),而在南亞,撒哈拉南部,北非和中東等發展中地區,男性受教育比例還是大大高於女性。但在世界範圍內女性已呈追趕之勢,新興社會裏,78%的女性目前正處在小學階段,這一比例僅略小於男性比例(82%),而中級水平入學率數據顯示的數字則相對較低,受教育女性所占比例遠低於男性,不過相對來說已經有所改善。
教育能對貧窮國家的女性產生各種積極效用,不僅僅是得到一份高報酬工作的可能性,更是意味著良好的健康保障,晚婚少育同時能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援助捐贈者對女性的教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世界銀行行長RobertZoellick認為在女性身上投資不僅是件好事而且富有遠見。
讓我們一起緬懷
【標簽】卡維爾傑出女生護士學校名望頂峰
當出生英國的伊迪絲·卡維爾在1915年10月12日被行刑隊處決時,是布魯塞爾一所護士培訓學校的校長。德國占領當局指控她利用該校為協約國士兵提供庇護並幫助士兵們逃到霍蘭。就像黛安娜·蘇哈密在新近發表的傳記中敘述的那樣,當牧師在處決卡維爾的前一天晚上到達監獄時,德軍獄卒告訴牧師,卡維爾是一位傑出女士--牧師強調:“獄卒是這樣對我說的,”同時模仿了個獄卒收背敬禮的動作。
就協約國來說,對卡維爾的處決使協約國的宣傳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德國人對卡維爾這位英國女性實施的暴行與老掉牙的陣地戰題材比起來,成了更好的宣傳素材。倫敦主教強烈指責對“手無寸鐵的英國女孩”實施此般“殘忍的犯罪行為”;英國首相赫伯特請求下院不忘曾以非凡勇氣建立了大英帝國的曆史,征兵海報鼓勵青年們“緬懷卡維爾”,青年們迅速主動地奔赴前方。
上述的種種作法會使卡維爾在天之靈感到不安的。卡維爾的感染力與王庭國事的關聯不大,更多的是她對肯培多馬“溫柔安靜的靈”的踐行,肯培多馬是一個中世紀天主教修道士,他的作品《效仿基督》卡維爾一生都在研習。她留給人世的最後話語大致是:“僅有愛國主義是不夠的,我應當對任何人都沒有仇恨或幽怨”。
卡維爾是四子女中的長女,出生於1865年並在諾福克村中長大,該村是卡維爾父親作牧師的地方。卡維爾的父親弗雷德裏克·卡維爾牧師是一位嚴苛的維多利亞時代家長,他要求其家人恪守天主教教規:貫於祈禱、克己忘我、盡責他人。鄉村窮困者依賴於鄉紳和牧師的慈愛寬厚,而卡維爾牧師期望他的孩子們向他學習,照料鄉村窮困者。
卡維爾的兩個妹妹都從事護理工作,上一代護士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使護士成為一種備受尊敬的職業。卡維爾在追隨她的妹妹們成為護士前,是一位最終多半會獨身的家庭女教師,這個職業使她度過了多年的寂寞時光。“總有一天,我要以某種方式做一點有意義的事,為民眾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大多數民眾是多麼無助、多麼痛苦、多麼不幸啊。”如果,卡維爾的人生故事是結束於嗣後的十年間,她的預想就會實現了--在專門為貧困病人、高齡老者和智障人士創辦的醫院裏被訓練學習做護士,也作為護士工作。[但她的最後10年是培訓護士,最後死於處決,所以預言未成真。]《伊迪絲·卡維爾》的作者黛安娜·蘇哈密女士總是樂於提供社會和曆史方麵的背景材料,此書特別詳述了當時的公共衛生狀態和衛生防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