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款是虛,關鍵是向市場釋放信息,如果連朝廷都要從錢莊提現走人,說明錢莊空了,民間儲戶自然慌了,擠兌馬上就來。
借整垮錢莊來打擊商人背後的江南地方袁世凱係勢力,滿洲親貴政治集權就得分了。
同時這還不是最終目的,四川地方商民鐵路股金存在上海錢莊,錢莊一倒,川路股本也就完了,鐵路股票自然狂跌。
於是就是對付輪招局徐總那一套,徹查帳目,行政接管川路股份公司,同時在股市穀底低價購入川路股份,完成對川路的實際控股收購,國進民退最終達成。
這好似一套組合拳,滴水不漏。
正元、謙餘、兆康三家錢莊,率先於7月15、16日兩天倒閉。
這三家錢莊的莊主,把錢莊當做私人提款機,濫發莊票,大肆炒作橡膠股票,結果股市狂跌後,造成數百萬兩資金被套,周轉失靈,隻好關門大吉。
上海市麵立即大為恐慌。外資銀行見狀,準備收回拆借給中國錢莊的所有資金,這等於是火上澆油。隨後,森源、元豐、會大、協大、晉大等錢莊相繼倒閉。
7月18日,蔡乃煌攜商會會長(“總理”)周金箴乘坐專車前往南京,向上司兩江總督張人駿彙報請示,返途中又到蘇州向另一上司江蘇巡撫程德全請示。
當時錢莊的信用已經崩潰,從外資銀行再借款的話,必須由政府出麵進行擔保。
張人駿立即電奏中央,北京隨即批示,同意由政府出麵擔保錢莊從外資銀行借款,以維持市麵。北京外務部將此救市決定照會各國駐華公使。
8月4日,彙豐、麥加利、德華、道勝、正金、東方彙理、花旗、荷蘭、華比等九家外資銀行,向上海借出了總數為350萬兩的款項。
錢莊則將相應數額的債票押給銀行,由上海道台在債票上蓋章背書,作為政府擔保,錢莊還款後債票交道台注銷。
這麼大筆的緊急借款,各外資銀行並未趁機收取高息,年息隻有4厘,大大低於市場行情,等於是金融援助。
但為了防止“大清特色”的人亡政息,合同中特別約定了本項借款 “由現任道台及後任道台完全擔保”。
在出麵擔保借款之外,清政府亡羊補牢,抓捕各犯案金融機構的責任人。
當時最重要的責任人、正元錢莊的股東陳逸卿,因是外商的買辦,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拒絕由中方進行審訊和逮捕。
而兆康錢莊的股東唐壽江曾經花錢買過三品的道台頂戴,也算是個“紅色資本家”,兩江總督張人駿隻好先請旨將其革職,然後查抄家產。
但剛脫掉了這位唐壽江的“紅”帽子,又發現他還戴了頂“藍”帽子——他已經加入了葡萄牙國籍,拿著洋人的“派司”,是外籍華人了。
張人駿也不示弱,趕緊“依法辦事”,查出了葡萄牙民法有明確規定,不準他國的官員申請入籍,而唐壽江畢竟是大清國的堂堂三品道員,正好不符規定,照抓不誤。
秦浩回到上海時麵對的就是昔日十裏洋場今日的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