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融魔術師(1 / 2)

求魔術師

求求你講聲你可以

用妙法將你誠意

分點讓我一試

————梅豔芳《魔術師》

一路上討論著特區建設規劃,時間倒也過的快,一個多月轉眼就到,幾聲汽笛和鐵錨摩擦船體的刺耳金屬聲,漢堡港到了。

遠遠的周暉揮舞著禮帽大叫“沙赫特先生”。原來出發前周暉給沙赫特發了電報,沒想到對方親自來漢堡港接三人一行了。

每個人身上都隱藏某種天賦,但是隻有少數極其幸運的人能及早地發現它,並基本正確的開發它,而且在生前得到社會的認可;

而大多數人則是懷揣著它,在羨慕或者嫉妒他人的天賦中,無奈的享受著平庸,直到終老病死,或鬱鬱而終。

然而,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並不幸運,也遲遲發現不了自己的天賦,但他們卻不聽任命運的擺布,他相信自己是“Special”的,他會不斷的嚐試和再嚐試,奮鬥和再奮鬥,勇敢頑強的跨過一道道失敗的柵欄,用生命特有的任性換取那突然出現的靈光。

沙赫特就是這種人。

1895年,沙赫特大學的第一學期是在基爾大學學醫,但第二學期,他發現自己對社會問題比醫學問題更敏感,於是他轉學到慕尼黑大學改學日耳曼學。

經過一個學期的嚐試,他痛苦的發現自己也不太適合這個領域,自己雖然喜歡文學表達的激情,但在這種激情的內核必須是強有力的理性,而不是某種的悲天憫人的情懷。

不行,還得換,可是自己究竟適合哪條路呢?

第三學期,在迷茫和痛苦中徘徊的沙赫特百無聊奈的聽了一堂選修課,主講人是德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改革家Lujo Brentano教授。沙赫特並不算是他的學生,但他對沙赫特的影響卻勝過任何老師。

當時,沙赫特並不在乎教授有多大名氣,他隻是隨便來聽聽課,確切的說更像是來散散心。

但講課者所講述的內容突然間觸動了沙赫特的某根神經,那一點觸動在他大腦中立刻發生了連鎖反應,往日苦苦思考的問題被瞬間串了起來,他內心感到一陣狂喜,像是突然發現了自己一直苦苦搜尋的寶藏。

從此,他瘋狂般的愛上了國民經濟學。隨後,他又在萊比錫、柏林等地,繼續大學學習,這期間,他還到巴黎的索邦大學(居裏夫婦和龐加萊都出自於這所大學)做過一個學期的交換生。

沙赫特轉了一圈之後,終於在1898年回到他“起點”基爾大學,並在那裏完成了他的博士課題——英國重商主義的理論價值。

林肯說,一個男人50之前的長相由上帝決定,而之後則由自己決定。這句話是說一個男人的儀表以及它所反映出來的氣質,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特別是對於一個內質非常火熱的男人。

碼頭上人群裏佇立著的沙赫特,著裝幾乎和秦浩見到的每一次都完全一致,筆挺的白色西裝衣領,沒有腿的眼鏡,一絲不苟的背頭……顯然,他所著力打造的氣質,正是一個典型的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