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收完麥子,仙怡過完生日以後,就一直沒有外界的事來幹擾韓韶東。於是韶東就靜下心來,將走得有點過快的生活節奏一點點放慢。生活又恢複到了仙怡和韶東的二人世界,仙怡一般很少出去,呆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
韶東終於可以安靜地坐下來計劃自己的人生了。衝著這股子熱勁,他必須得有所行動。經過一番苦苦地思考後,他決定寫一部長篇小說,名字暫且起為《三更寒》。內容以農村為起點,城市為方向,時間跨度為五年,字數寫著看,但不能少於五十萬。有了以前的寫作經驗,他覺得字數其實並不是難題,關鍵是要寫出質量,要寫出耐人尋味的字眼,這就是一個難度。他必須認真地思考,披沙揀金,鍛造出一個最不行也要自己認可的文章。
要說在以前,韶東覺得掙的錢夠養活父母,供得起弟弟妹妹上學,他就沒什麼可奮鬥的了。閑暇時,聽幾調古曲,寫幾篇本章,看幾本好書,下幾盤殘局,吃幾口肉,喝幾口小酒,這就很滿足了。沒有必要再去把大好的人生浪費在永無止境的勞動上。可當那天他接到那個網站的電話後,當他看到了那一萬元的稿費後,他突然覺得自己人生還能稍微再往上走點。這還是原來的自己嗎?是自己變了嗎?沒有,他依舊吃飯喝水拉屎撒尿,這怎麼可能會變。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給自己的人生創造出一點輝煌,哪怕是曇花一現,也無所畏懼。趁著年輕一膀子力氣,這時再不做點什麼,以後給自己的孫子怎麼吹牛?
為了自己能寫出更好的東西,韶東就認認真真地把自己反省了一回。發現自己讀的書還是太少,寫的東西還是太過僵硬,而切不怎麼深沉。
韓韶東不知道那些偉大作家的洞察力到底是天生娘養的,還是後天栽培的。但他知道無論怎樣,沒有雄厚的知識做後盾,就算有印度神油一樣的洞察力,那也會有泄氣的一刻。尤其是對於寫作的人來說,必須集百家於全身,厚積薄發,這才能遊刃有餘。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習,以前他隻看他喜歡的書,現在才發現,真正的知識原來就在自己不喜歡的書裏麵。
但不論喜歡還是不喜歡,韓韶東第一本選的書還是自己百看不厭那本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如果說路遙對中國文壇做出最大的貢獻是《平凡的世界》,那《早晨從中午開始》則是路遙對人類奮鬥精神上的最大貢獻。這本書以作者自身寫作過程為主線,用血一樣的文字記錄了一個作家對寫作的認真態度和虔誠。那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成自己目標的勁頭,使韶東常常熱血沸騰。原來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如此的偉岸。路遙,這個把寫作當做勞動一樣的作家,在中國的文壇上確實還是很少有的。在縱橫排奡的一本本書前,掉下了多少感動的或是激動的淚水啊。如果說陳忠實是黃土高原那溝溝坎坎上的一把刻刀,賈平凹是八百裏秦川上塵土飛揚中的一個古琵琶,那路遙則是三秦大地上那一條條連綿不絕的道路。
接下來,韶東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張,早晨六點他準時起床,喝杯茶,抽幾根煙,然後開始讀《詩經》,他很喜歡古人的這種詩調和浪漫。一直讀到八點,吃完早飯,他就看一些挑選出來的書,看到中午十二點吃飯,這才抓緊時間睡兩個小時。他必須在中午的時候睡一覺,他不可能是路遙,為了寫一本《平凡的世界》連命都可以不要。他還年輕,沒有必要為了以後把現在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