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麵雖然沒有人聲,但是卻有著不少的房間。
她們四處巡查片刻,走近了其中的一個房間,這個房間掛了一個門牌,上麵用英文寫著“Mermaid”——美人魚。
門沒鎖。
陳詩筠伸手輕輕一推,門發出“吱呀”一聲響,像是歡迎她們的到來,隻是這聲音聽起來並不大美妙。
下一刻,兩個女孩看見了房間內的情景。
饒是她們盡量強迫自己淡定,但是眼前的情景,依然還是讓她們無比激動了起來。
隻見房間內整整齊齊地擺著數十桶可供飲用的淡水,在淡水的旁邊,則是層層疊疊的玻璃箱,而在玻璃箱裏麵,則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食物——罐頭、香腸、餅幹、蘋果、橙子……
應有盡有,都是航海船員經常性的食物。
陳詩筠和竹蒹葭相互看了對方一眼,臉上皆都露出一抹喜色,她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食物和淡水,這些東西正是她們最需要的。
陳詩筠正要上前去取食物,卻忽然被竹蒹葭一把拉住了。
在對方疑惑的目光當中,竹蒹葭忽然伸手朝著身後的牆麵上指了指。
陳詩筠微微轉身,就看見了不知道是誰畫在牆壁上麵的一幅畫。
如果光看上半身,那是一名女子出浴的唯美畫像,然而這位女子的下半身卻與常人大為迥異。
她的下麵沒有腿,隻有一截長長的魚尾。
美人魚!
陳詩筠心裏一震,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在房間的門牌上看到的那個英文單詞——“Mermaid”。
翻譯過來,那可不就是美人魚嗎?
她很快就發現,在這個美人魚圖案的旁邊,竟然還綴著一首小詩。
風鎖斜陽,
常伴彩雲歸。
料得年年夢醒處,
千山暮雪,
望斷幽人路。
……
試問情殤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陳詩筠輕聲誦讀了兩遍之後,漸漸地皺起了眉頭,這首詩雖然看起來還算是不錯,但是其中的某個地方卻顯得有些不大協調。
竹蒹葭自然也看出來了這一點,所以她同樣皺了皺眉。
這首詩的上半篇和下半篇很明顯的不是同一種風格,上半篇偏古風,讀起來似乎像是宋詞,而下半篇卻風格突變,轉而成為了現代詩歌。
對於詩詞之事,竹蒹葭和陳詩筠雖然不敢說是深有研究,但是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她們覺得這首詩,多半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最後麵的那四句,顯然是後來人補上去的。
她們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不僅是因為這首詩(前半篇亦可稱之為詞)前後風格迥異,詩(詞)律不同。
最為重要的是,後麵的四句話和前麵的字跡大為迥異,很明顯的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不過,這之中的“鮫人”二字,卻引起了陳詩筠和竹蒹葭的注意。
在華夏的傳說當中,“鮫人”又名“泉客”,是一種類似於美人魚的神秘生物。
“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按照《山海經》裏麵的記載,鮫人生活在華夏的南海之外,善於紡織,可以製出入水不濕的龍綃,而且滴淚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