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古時候我們隻聽說結婚,沒有聽說離婚的,現在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為什麼古時候沒有?這就是結婚的意義不相同。古時候人結婚是為什麼?兩個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標,互相協助,達到共同的理想目標。古人是為道義,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應該盡的義務。古時候,夫婦是道義的結合,不是感情——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淨空法師
分手不僅意味著結束,還意味著你有機會再體驗另一種經曆,又開始一段新的人生。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應該感激他、恭喜自己。感激他及早地發現了兩個人的不適,恭喜自己又有了一個機會找到愛你的人。畢竟,是愛過的,哪怕這愛,已經成為過去;即便是緣盡情逝,那也是幾百年修行的結果。何必在分手的時候,非要把這份情破壞得一幹二淨呢?與其糾纏,不如成全。成全彼此在對方心目中曾經的美好。
——心律法師
當我們堅固執著世俗當中的這種感情的時候,在死亡來臨之際,就會造成一種強烈的痛苦。“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越是愛的人離開,就越是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的幸福都是依靠於別人給你的,你因有某人而感覺幸福、開心、感覺安心。你的保險箱的鑰匙是在別人手裏的,一旦保險箱掏空了,你的幸福在哪裏呢?你的心安在哪裏呢?
——達照法師
有了愛慕的心、承諾的心、專注的心、關愛的心、奉獻的心、感恩的心、讚賞的心、尊重的心、理解的心、寬容的心、妥協的心、忍讓的心、體諒的心,真情之愛就在你的身邊。
——淨因法師
幸福的最大障礙是我們自己——如何增進幸福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複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
——唐·龍牙
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感受。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正如一個有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仍然是圓的。心中有歡喜,心中有圓滿,珍惜擁有的,感恩得到的,就能時時感受幸福。
幸福不在對岸,而在心底
幸福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範疇,而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心靈變化。
“譬如空中飛鳥,不知空是家鄉;水中遊魚,忘卻水是生命。”在禪宗《五燈會元》中,白兆圭禪師曾經這樣說過。空中飛鳥翱翔天際,本身即在天空中,它並未想過向生活索取更大的空間,因為天空已經夠寬;水中遊魚遨遊水底,水對它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而它並未一味因其重要而操心憂慮。若能以這種積極的態度努力生活,而非處處起煩惱,必然會生活得很幸福。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會有悲慟,茅屋裏同樣會有笑聲。隻是平時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總是風光的一麵、得意的一麵。人們總喜歡站在城裏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有許多我們一直在意的東西,在別人看來也許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與其不停地長籲短歎,不如靜心欣賞一下自己的生活,靜心體會生活的快樂。
在一條河的一邊住著凡夫俗子,另一邊住著僧人。凡夫俗子看到僧人每天無憂無慮,隻是誦經撞鍾,十分羨慕他們;僧人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
一天,凡夫俗子和僧人達成了交換協議。於是,凡夫俗子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過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幾個月過去了,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發現,原來僧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悠閑自在的日子往往會讓人們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凡夫俗子時的生活來。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於是也想起做僧人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到對岸去。
可見,你眼中的他人的快樂,並非生活的全部。每個生命都有欠缺,不必與人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好。
生活就像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風得意、高潮迭起的快樂,也有萬念俱灰、惆悵漠然的淒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繪成圖表,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線。“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當你快樂時,不妨盡情享受快樂,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而當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臨到身上時,也不要長久怨歎、悲泣。
生於塵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麵對艱難困苦,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而積極樂觀的心態就是一副良藥,可以愈合你的傷口,讓你懷著新的希望上路,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錢帶來的物質愉悅,也不是顯赫一時的聲名帶來的精神滿足。幸福隻是一種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平凡中體味出美來的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簡單中領悟甜蜜的態度。擁有這種態度的人就能在生活中做到:
一、時刻心懷感激。一個人如果習慣於感謝他人,將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歡。一個人如果習慣於感謝生活,他的生活中將沒有抱怨,而他也將得到生活的眷顧和寵愛。
二、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應相信生活中總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
三、擁有時學會放棄。一無所有時,要放棄很簡單,而擁有時能放棄,才是心靈富裕的表現。
四、不比較、不計較,平衡心理上的煩惱。雙眼不要總盯著別人的幸福,而要用心發現自己的幸福,不與人比較、計較,就能生起平等心和滿足感。
幸福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範疇,而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心靈變化。那些充盈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小小細節,都填滿了幸福。
幸福不在遙遠的彼岸,而在每一個人的心底。那些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完全寄托於外物的人,幸福的大門並不會向他們打開。而對於那些幸福在心底的人來說,隻要生命還在,呼吸未停,生活中就還有很多讓他們感到幸福的事。即使有些幸福暫時還無法做到,至少我們還擁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培養幸福的習慣:學會珍惜
幸福的真意是珍惜,珍惜每一份擁有,珍惜每一份際遇,珍惜簡單的美好,才能看見幸福在向你微笑。
一個女人和一個愛她的男人組成了一個家庭。一開始,生活在不鹹不淡中穩定而又幸福地繼續著。但是過了幾年後,女人不再滿足於這種平淡的日子,她在一次社交活動中認識了一個年輕人。在年輕人的花言巧語下,女人發展了一段婚外情。
有一天,年輕人對女人說:“我們是真心相愛的,為什麼要偷偷摸摸,要不我們去一個誰也不認識我們的地方,組建一個屬於我們兩個人的家。”轟轟烈烈的愛情是女人長期平淡無味的生活中最想擁有的,她答應了。
趁著丈夫外出的機會,女人拿走了家中大部分能帶走的財物,隨後便來到約定的碼頭和情人會麵。
情人說:“為了不讓人起疑,我先把東西運過河,再來接你。”
女人便留在碼頭等自己的情人。
夜深了,情人沒有出現。女人繼續等,一天,兩天,三天……情人再也沒有出現。女人知道自己被騙了,後悔也無濟於事。這時的她又餓又累,她因為背棄了丈夫而不敢回家。此刻,自己的情人又背棄了她,她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這個時候,她在碼頭邊看見一隻嘴裏叼著鷹奔跑的狗,那頭鷹在狗的嘴裏不斷地掙紮著。當跑到河灘時,狗被水中的一條魚吸引住了,於是放下鷹,朝魚走去。狗一到水邊,魚受了驚嚇遊開了,等狗悻悻地回過頭時,鷹早已飛走了。
女人“撲哧”一聲笑了,她笑這隻狗真傻,嘴裏叼著的本來已經夠好了,卻還想去抓魚,最後弄得一無所有。
這隻狗看著嘲笑自己的女人說:“你笑我傻,你自己何嚐不是。我隻是餓了一頓,而你卻耽誤了一生。”
人往往就是這樣,自己擁有的不懂得珍惜,還一味去追求更多的刺激,結果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和困擾。故事中的女人就是這樣,用一時的激情換來一生的痛苦回憶。
人總是習慣於把所有的東西都具體化,於是打著“追求幸福”的旗號到處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銘心的愛情,追求金錢,追求名譽,追求地位。一切都有了時,人卻被複雜而奢侈的生活蒙上了雙眼,看不見最簡單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是擁有大量金錢,是擁有完美的愛情,還是擁有高位?都不是。倘若心底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知足感恩的心,那麼過多的金錢隻會使人苦惱,甚至帶來災禍。愛情的確很美,但愛情帶給人的痛苦也可能很多,社會上很多不幸的悲劇都是源於“情關”難過。高位的確榮耀,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但有的人名位高了,就把握不住自己,反而失去了人心,甚至失去了自己。
對於幸福,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它就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就在每個人的身邊,隻要伸出手去握住它,用心靈去感受它,用整個身心珍惜它,我們就能體驗到幸福。體驗幸福的前提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享盡山珍海味,也不一定是要高官厚祿,高高在上,一個人隻要懂得用心去生活,無論他多麼平凡,都能收獲幸福。
幸福的真意是珍惜,那麼,需要珍惜哪些東西,才能看見幸福的微笑?
一、學會擁有過程。擁有即福,隻看已有的,我們已經很幸福。擁有的過程本身就是幸福。
二、珍惜每一份際遇。人生的際遇,無論波折還是順暢,無論付出辛勞還是累積經驗,都是一種財富,都要珍惜。
三、珍惜簡單的美好。簡單是通往幸福的捷徑,珍視簡單,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
四、把握眼前的幸福。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不是難以忘懷的回憶,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眼前的幸福。隻有把握住了眼前的幸福,才能讓幸福延續。
五、珍惜每一場磨難。磨難讓人成長進步,讓人成熟完善,因此,珍惜磨難就是珍惜自己的人生。
六、珍惜每一場緣分。緣分來之不易,又轉瞬即逝,惜緣才能讓我們收獲每一場緣分帶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