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一幅畫,日久未留名。老樓伴東風,新酒覓故情。一脈豪情水,流入混沌中。女兒殷殷淚,嫁於鏡花粼。夜闌人靜時,曾聞老樓泣。不知淚幾許,畫中雨未停。
此書名叫《鳳凰演義》,書中所記若有若無。若是有,也不知是哪朝哪代,什麼姓名。當時民間都有此神話,南北不同,各自有文人收集傳說,北方有《紫冥傳奇》,南方有《真女傳》,風格故事各異,也說不清孰真孰假。後來有位科考不中的文人尤心任(有心人)雲遊各地,閱覽兩書,又采集民間之說,且並上自己與亡尤妻所寫故作《祁連雪》,修整重編成《鳳凰演義》。
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海外仙山,便有仙人住。此地名叫久尋山(久尋真),山間一座亦心閣(亦心二字合為戀)。正說間,聞閣中傳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諸位看著,且隨我走近了看,原是三個仙家正論道。朝南坐的,白須稍卷,如銀河星落人間海,一雙丹鳳眼,似美玉直照九重天。白袍布衫塵不染,蒼顏暮眉英猶在。這位正是太乙救苦天尊,那另外兩個仙家,一個是蓬萊仙道,一個是昆侖仙道,正與太乙一同論道。聞海閣之下,浪水滔滔,不覺已過一百二十年,見風光依舊,世間麵孔卻不知換了幾代,不知歲月如梭者,一生碌碌已過。但見海景:
滄浪依舊翻滾,海天依舊一線。年年月月如此,暮暮朝朝如是。此景夢裏昔年,此情鏡花難辨。好似往日複來,實則已過百年。
太乙天尊道:“君等在此久坐,不知年月,必也疲憊,待我命閣中幾名舞女起幾支歌舞,也好消遣解乏。”說罷命來九位舞女三名歌女帶著木琴琵琶與長劍,待太乙示意,歌女彈奏,舞女便拂袖撫琴,聽琵琶聲響,由近及遠,隨曲唱道:
不以虛像惑眾生,唯憑真性動世人。至此方才心明了,鳳凰原是凡鳥生…(鳳凰本為凡鳥生,英雄自古來民間)
正唱此處,昆侖道人問道:“天尊,曲詞中唱道,不以虛像惑眾生,敢問何謂虛像?”太乙天尊道:“這曲子不知哪朝哪代,不知何國何地,也不知何人所寫。若在殷商,就假托婦好,若在魏晉南北朝,就謊稱花木蘭,若在宋,便說是楊家女將。此謂豪女,我這曲子裏,也是說豪女,隻是當時故事,早已不得人知,故隻留歌曲,曲中所說人事,都為杜撰,神鳥正是虛像,真女才是真性。”說罷,昆侖道人又問道:“天尊所說的是哪家傳奇,不管年代不知,我等論道之餘,也好聽聽。”那太乙天尊向一旁歌女道:“把那《鳳凰曲律引》舞一遍,與我二位道友觀覽。”眾歌女齊聲:“諾。”不知舞的什麼曲子,但聽:
哀鳳為誰鳴,此律何人聽。聽罷了卿卿何日複卿卿,方惜這海天塵地不老情。看倦了風宵燭夜淒綿綿,方憶起秋霜夏雨故人影。天宮華色何人?賞珠連寶玉真鳳凰,歸去歸去且歸去,不若人間度一場。琵琶木琴離恨音,相伴星月到天明…。
有道是:一曲歌舞為王侯,萬千紅塵看不透。金戈夢中紅雲灑,菱花鏡裏白簪愁。眾歌女彈琴起舞,太乙與昆侖道人正看著,那蓬萊道人看得倦了,將手托著臉,不覺睡去,伴著歌舞聲,漸漸入了夢。正不知蓬萊道人夢見什麼,請聽我來說。
話表蓬萊道人夢中路過一海,海水紫色。忽見海上陰風作起,又有笛曲之聲傳來,頃刻雪花飛舞。道人說句:“兀那幽魂,不要在我麵前作怪,出來罷。”果然看見在海上隱約出現一個女魂,盤腿坐在海霧之中道:“大仙好眼力,我在此地居住有些年月了。不知大仙在此,還望恕罪。”蓬萊道人問:“好生熟悉的女子啊!似昨日見過一般。你不去轉世,為何在這裏成了孤魂野鬼?”那女魂道:“大仙不知,聽我道來。我本名喚作杜雪封(後文杜昭陽,李封庭),此地近地府,故寸草不生,我盜了上界穿雲箭,覆雲弓,拉弓射穿了地府十王殿,致使弱水流出到世間,彙集成這紫海,故此地叫做紫冥海,憑此養育這裏萬靈。我那時自以為得意,常來此海沐浴。那年我沐浴時,忽聞笛聲傳來,這海水便化作雪花飛舞,我聽得入神,卻又害怕人見,不得出水,便這樣聽了三四遍。直至我二十歲生了惡病,忽見兩個鬼差尋我,我才知是我穿了地府,要我早死,我本以為就此了賬。迷迷糊糊中又看見有人正拿了笛子在雲雲霧霧裏說道:‘這姑娘最愛此曲,我再吹一次,隨她上路吧。’說罷便吹了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