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決心要成功時,他已經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在發展自己的過程中他才最有可能推動他人的利益。他給了別人最有說服力的說法,而榜樣的力量與言詞上的教誨相比更具有感染力。他做的事其他人爭相仿效。以他自己為榜樣,他以最令人難忘的方式教會了別人要履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職責,如果大多數人象他那樣做,從總體上說社會將會變得多麼開明、多麼幸福、多麼繁榮啊!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因此社會的幸福與繁榮(或者與之相反)程度是與組成社會的個人狀況相一致的。
對社會待遇不公的抱怨自古以來就有。在色諾芬的節儉中,蘇格拉底問:“為何有的人生活富裕而且有所積蓄,而其他人生活必需品都很匱乏而且同時債務纏身?”伊斯馬薩斯答道:“原因在於前者專注於他們的事業而後者卻對事業不加考慮。”
多數情況下,人的差別基於才智、行動與精力。最優秀的品格從來不會碰巧出現,而是在美德、節儉與深謀遠慮的影響下造就的。
當然,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犯錯誤。那些指望別人垂青而不是自力更生的人難以成功。吝嗇鬼、無足輕重的人、揮金如土和鋪張浪費的人必定會失敗。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失敗是他們本身應得的。他們以錯誤的方式來安排工作,而經驗好象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
其實,運氣並不象有些人想的那樣能起那麼大的作用。幸運隻不過是實際事務有效管理的代名詞罷了。黎塞留過去常說他不會繼續雇傭一個不幸的人——換句話說,即一個缺乏實際能力、不能從經驗中得到教益的人。過去的失敗常常是未來失敗的征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希望一切條件都已就緒,而不是為它作準備。我們自然就喜歡目標清晰並能以迅捷直接的方式達到目標的人;喜歡那些能以生動語言描繪做事步驟的人。
成功的願望,即使是積累財富的願望,並不是沒有用處的。毫無疑問,人的內心深處總希望變好而不是變壞。事實上,積累財富的願望構成了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它為個人的精力與活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它是海運和工商企業的開端,它是勤勞同時也是自立的基石,它鞭策人們努力工作、從事發明並去超越別人。
沒有一個懶惰的人或奢侈浪費的人最後成了偉人。而正是在那些珍惜一分一秒的人中我們發現了推動這個世界發展的人——通過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科學或創造發明。勞動是生存的一種條件。“勞動是神強加於子民身上的負擔”,這一思想自蒙昧時代以來就為人所知。
我要有錢
人的生理和生存需要並不是致富的動力或源泉,就如在動物生活中找不到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財富追逐現象,因為它不能順應基本的目標,也不能滿足根本的需求。
致富的含義就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看起來漫無目標,卻是人類最強大的驅力。也可以這樣說,世間一切事業歸根到底都無非在於致富,而致富恰是人生的終極。
但在致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金錢的實質與秘密。
縱觀曆史,不難發現,人類為金錢而互相傷害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他的原因。
一般來說,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象征。但是這種說法不但忽略了金錢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麵,也將愛錢的心理拋開了。
約翰·吉恩斯就曾這樣描寫到:“愛錢是一種多多少少有些惡心的病態,一種半罪惡、半病理,最後我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交給神經專家研究的癖好。”
馬庫斯·雷內爵士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金錢是人情的離間力。”
世上金錢的種類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有血腥錢和血汗錢,良心錢和肮贓款,輕鬆錢和苦力錢,該焚毀的錢和光榮的錢;有國王饋贈的重金,也有娼妓賣身的銅臭;有情婦的費用,也有妻子的津貼——零用錢、消費錢、銀行存款;有些是歹徒罪惡的報酬,有些是富翁的饋贈;某些費用人人出得起,有些價碼卻昂貴得令人咋舌;……金錢的外表雖然相同,但卻隱藏了許多差異。血腥錢買不到合法收入所帶來的一切,國王的贈金和中獎的財富也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