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之一:辦事九個“度” 第一章 辦事第一“度“:形象不要太糟
辦事的順利、成功與否,第一印象至關重要,不講究儀表就是自己給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給自己設置了成功的障礙,不講究儀表就是人為地給要辦的事情增加了難度。先認可才能有更進一步地溝通,因此在托人辦事之前,適當地注意一下自我形象,往往能在交談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當然自我形象並不僅僅指外表的修飾,還應包括內在的文化涵養和氣質體現。
1穿著服飾要得體
辦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感覺好,那麼你就打開了通往他人內心世界的路徑。
我們和人見了麵,在開始聊天前,其實就已經用一種古老而全球通用的語言交談過了,它的詞彙便是我們的衣服、飾物和所有個人裝飾品。儀表語言,作為符號學的分科之一,即暗示科學,是由暗示和標記組成的。
穿衣服的講究很多,合乎場合的打扮可以使你在工作上無往不利。正式的工作環境中,自然應選擇莊重、文雅的服飾。即使平常喜歡穿著隨意、不修邊幅的人,在莊重的社交場合也不應隨隨便便,那樣會使人產生不尊重別人的感覺。相反,在一些輕鬆、愉快的社交場合,或個人的業餘文娛活動中,則可選擇活潑、鮮豔、式樣隨意一些的服飾,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佛靠金裝,人要衣裝。"斯言誠哉!
衣著對一個人的外表影響非常大,大多數人對另一個人的認識,可以說是從其衣著開始的。衣著本身就是一種無聲語言,不但能給對方留下一定的審美觀感,而且它還能反映出你個人的氣質、性格、內心世界。
一個不講究衣著、對衣著缺乏品味的人,勢必影響到辦事兒的效果。因此,你若想成為會辦事兒的人,從現在起,請立即注重你的衣著。
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中,其實存在著一套不成文的穿著規則。尤其是行政人員,選擇根本不多,所以沒有人膽敢標新立異,令自己鶴立雞群。一旦這樣做,意味著這個人離群獨處,肯定備受來自上司甚至同事無名的壓力。
被《時代》雜誌譽為全美第一位時裝工程師的約翰?T莫萊認為,在服飾儀表方麵,成功人士的保守、不逾越身份,並盡可能符合公司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證。
他曾經為機構的高層行政人員的衣著下了個規定,最適當的西裝顏色是藍色和灰色,咖啡色則不大好。
穿像樣的衣服是讓別人認真對待你的一種方法。穿著與眾不同,一定要和你所從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單位相協調。不同的公司與公司之間,正確的職業服裝標準是不一樣的,要根據該公司經營的種類、產品或服務的性質、公司位置、公司曆史與傳統等等來確定。以往,我們對正確的職業服裝的概念來自於以男性占主導的中上層職業--銀行家、律師、醫生和軍官,有時也包括商人。而現在,一種源於工業革命後維多利亞時期的男性服裝,經過女性化修改,已作為職業服裝被廣為接受到處可見。這種傳統的職業服裝代表著一種正式而保守的形象、男女皆宜,但有些單位卻不鼓勵這種被人接受了的傳統城市化著裝,認為對其產品或服務太過正式,而希望其職員穿著更隨意一點。想型清楚什麼樣的服裝被人接受,惟一的方法便是直接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兒有什麼著裝規定嗎?"再或者自己觀察一下,當回偵探。還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站在電梯或什麼出口處,比較一下進進出出人們的衣著,這比任何參考書都管用。如果,一個單位的形象與其職員的穿著並無太多聯係,那可能不存在明顯的著裝規定。這樣的話,問題就簡單了,你隻需判斷一下是否達到了這樣一個要求:
如果,你是高級職員,那就穿得體麵些。職位越高,穿著始終與眾不同就越顯重要;如果,你是一般職員,那麼不要穿那些不適於工作的業餘服裝。你的上司不會認為沒有付給你足夠的工資,他們隻會認為你沒有購置合適的服裝,由此得出你沒有足夠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結論;如果,你為自己工作,那也不要胡亂穿衣。穿質量過得去的衣服,讓自己具有成功者的形象。
留意你的服飾和儀表吧,這並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時髦的衣服,也不是讓你保留最摩登的發型,隻是請求你穿得使人有整齊、清潔之感,麵頰和發型都很嫻雅、自然、得體就行,至於衣服新舊等問題都是次要的。
2敬人總先敬羅衣
裝飾打扮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許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要到一流飯店趕赴宴會時,總會將自己體麵地打扮起來,若是到一般商店、市場購物,則是一套輕便的休閑服。其實,並不是每到一家一流飯店,都規定必須西裝革履,而是這些飯店的氣氛和其他人的穿戴,會使你不得不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
盛裝赴宴,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禮儀,而且也是為了不辜負該酒店的豪華氣派。所以,裝扮儀容的行為,也可以說是一種預防被那種氣氛吞沒的心理武裝。這時身上的衣裝,已不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已,而是一件保護心靈的外衣。質地好的服裝,可以強化自我意識,達到與觀光飯店平等的關係。初次見麵的對象,就像一流的飯店,隻要你能將與對方建立平等關係的"東西",加諸己身的話,便會更加大方自信了。
自然,人們對於著盛裝的人和不講究儀表的人兩者間的感覺是不會相同的。美國有許多家大公司對所屬雇員的裝扮都有"規格",所謂規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麼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觀感"的水準。
不隻在美國如此,在世界各地都一樣。如我國的幾家保險公司中的業務員,他們在向人們推銷保險的時候是不會穿得不三不四的。無疑,人們對於穿得整齊的人,總是較有依賴感的。
所以,請你不要過分地嘲笑"先敬羅衣後敬人"這種風習。我們在辦事時,應該重視一下現實,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話,便要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敗。
衣冠不整、蓬頭垢麵讓人聯想到失敗者的形象。而完美無缺的修飾和宜人的體味,能使你在任何團體中的形象大大提高。有些人從來沒有真正養成過一個良好的自我保養的習慣,這可能是由於不修邊幅的學生時代留下的後遺症,或者父母的率先垂範不好,或者他們對自己的重視不夠造成的。這些人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隻要基本上還算幹淨,沒有人瞧不起,能走得出去便了事了。如果你經常激發自己的興趣,良好的修飾習慣很快就能形成。如果你天生一個胡子臉,那也沒有辦法,但至少你要給人一種你能打點好自己的印象。牙齒、皮膚、頭發、指甲的狀況和你的儀態都一一表明你的自尊程度。如果,你從頭到腳修飾一新,一身裁剪得體的衣服,一頭健康幹淨的頭發,一雙擦得發亮的高級皮鞋--哇,簡直太帥了!
穿著得體猶如一隻美麗的樂曲,一首由關係密切,卻又成對比的樂章所組成的交響曲,基礎主題貫穿全曲,使得每一樂章都截然分明,卻又一脈相承。所以,怡人悅人的儀表也是一種藝術。用心去塑造你明確的而有特色的形象,既符合身份又能左右他人的感覺,你辦起事兒來就會感到遊刃有餘。
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從服飾和儀表上得來的,因為穿著服飾往往可以表現一個人的身份和個性。畢竟,要對方了解你的內在美,需要長久的過程,隻有儀表能一目了然。
辦事的順利與成功與否,第一印象至關重要,不講究儀表就是自己給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給自己設置了成功的障礙,不講究儀表就是人為地給要辦的事情增加了難度。
3給人好印象易辦事
我們在與人初次見麵時,通常都是瞬間就給對方戴上"此人很難親近"、"此人很爽快"之類的帽子。這是與自己已有的經驗相對照,以服裝、態度、體格、容貌為標準,而給對方所作的"定位"。但是這樣的印象是不可靠的。
第一次與對方見麵時,我們會非常注意第一印象。這也是因為一般人都有"第一印象"最可靠的錯覺,而不會再修正最初所得的印象。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瑟所做的有關第一印象的研究指出,在會麵之後所得到的印象,往往會與最初所得的印象不一致或完全變了樣。因此,就會完全否定後麵所得的印象,產生最初印象最可靠的誤解,並以此來判斷其人。由此可知,第一印象當然是不可靠的。但是,給初次見麵的對方一個好的、強烈的印象不也是很好嗎?
不管對方的第一印象如何,總之在會談之中,就必須給對方更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很幸運地能夠給予對方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那麼在使第一印象能更強烈方麵,可以采取繼續不斷給予新的信息的方法。這種場合隻是要令對方產生好印象,所以不需要深層的心理技巧。
假如最初隻給予對方模糊、不良的印象,也不必太灰心。此時如能給予對方更強烈的信息以破壞其第一印象就可以了。對方要根據新信息與最初的印象相結合,並適當地改變、否定時,必定會感到手忙腳亂。因此就可以漸漸地改變其心中所存有的舊印象,到了彼此要分手時,最初的印象就被打消,最後隻剩下良好的印象。
那麼如何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呢?
(1)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好的評價
在百貨公司裏向客人推銷商品的店員、美發、美容師,都是使顧客和自己都能巧妙地維持良好印象的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能夠很迅速地觀察出顧客的想法。
譬如業績高居不下的資深店員在推銷西服時,能夠在看到顧客體型過於肥胖時而把號碼少說一號,遇到過於瘦小的顧客,會把他看作大一號的尺碼來應對。客人當然是知道自己的尺碼,所以會對店員更正地說:"我是X號的。"且內心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愉快。店員一聽之後不會忘記再加上一句"不可能吧!根本看不出來嘛!"因此,顧客即使本身是雙X的尺碼,也很有可能地想試試實際隻有X尺碼的打扮,且相信店員了解自己的尺碼,這麼一來店員就已經抓住顧客的心理了。
一位理發師對於很在意有一頭卷發的人,會安撫地說:"要故意地弄這麼卷還真不簡單哩!而且現在又最流行卷發。"催稿很急的編輯,對一些作家總是說"以您的寫作速度,時間已是綽綽有餘了",最後都達到催稿的目的了。或者有一位商人對科長說:"您當上處長後請您多多幫助!"
這些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社交場上的老手,常常使對方敏感地感覺出有些什麼樣的評價。人們一直懷有一種願望:例如胖的人希望被看起來瘦瘦的;天生卷發的人希望被人認為卷發是漂亮的;自己寫作很慢的人也希望被認為有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的才能;雖然還沒當上處長,希望能被看出有當處長的才能。每個人都如此,隨時都懷有想知道自己是如何被人評價的想法。
因此我們利用這種想法,順水推舟地來對待對方,使人會有被了解的感受,因而以心相許,但這必須要能掌握住對方是具有什麼評價的想法,而不單指拍馬屁或諂媚的話而已,這與說甜言蜜語的社交關係有著不同的技巧。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對長年來對公司人事感到不滿的人去說什麼,或許他很想獨自創業,並得到他能出公司獨立自創評價。對於這種現實性的事情,最好不要過問或表示任何看法。